问题索引:
一、远视的诊断及处理要点是什么?
二、散光的诊断及处理要点是什么?
三、屈光参差的诊断及处理要点是什么?
具体解答:
一、远视
【概述】
远视是指眼睛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
【分类】
根据远视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1.轴性远视:眼球前后径较正常人短,这也是婴幼儿发育的必然过程。婴儿出生时的屈光度常为+2.50D~+3.00D。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逐渐下降,到成人后仍有少数人留有一定度数的远视。
2.弯曲性远视:屈光介质中任何屈光界面弯曲度变小均可造成远视,如扁平角膜、晶状体脱位或无晶状体眼。
3.指数性远视:由于屈光间质中总屈光指数或部分屈光指数低于正常所致。
根据远视度数的不同,分为轻度远视(小于+3.00D)、中度远视(+3.00D~+6.00D)和高度远视(大于+6.00D)。
【诊断要点】
1.视力障碍:年轻人轻度或中度远视者因调节能力较强,可表现为远、近视力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能力逐渐减弱,表现为远视力正常,近视力异常。年龄较大者或高度远视者的远、近视力均不正常。
2.眼疲劳:远视眼者不论看远或看近,均需较强的调节能力,因此眼痛或头痛等疲劳症状非常明显,甚者出现恶心、呕吐。
3.眼位:高度远视者由于使用较强的调节能力,集合能力也较强,远视度数高的一眼易发生内隐斜或调节性内斜视。
4.眼球:远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较正视眼为短,晶状体体积相对较大,以致前房变浅,年长者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
5.眼底检查:高度远视者视乳头较小,颜色略红,边界欠清晰,但无水肿。
6.老视出现的年龄比正视眼者早。
【处理要点】
1.7岁以下儿童有轻度远视时(<+2.00D)属于生理现象,不需配镜。青年人轻度远视者由于有较强的调节能力,看远和看近均很清楚,若不伴有视疲劳时也无需配镜。
2.青少年人若度数较深,并伴有视力减退或斜视者,则必须验光配镜。配镜后应定期验光(至少每年一次),对于单眼高度远视或无晶状体眼者,建议使用角膜接触镜矫正。
3.手术治疗:采用准分子激光手术或表层角膜镜片术治疗。
二、散光
【概述】
散光是由于眼球各子午线屈折力不同,眼睛在不用调节时,平行光线进入眼睛 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和清晰的图像,因此远、近视力均不正常,并常有重影、视物模糊和视力疲劳感。
【分类】
(一)根据其发生机制的不同,分为弯曲性散光和指数性散光。
弯曲性散光:由于角膜弯曲度改变引起,如圆锥角膜、角膜变性以及眼部手术等;
指数性散光:由于晶状体各部分的屈光指数异常所致。
(二)根据各个子午线弯曲程度一致与否,又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两类。
规则散光是指屈光力最大的和最小的两个子午线相互垂直,可用镜片矫正,多见于先天发育异常、白内障手术后或角膜移植手术后。
不规则散光则表现为各个子午线的弯曲度不相同,难以用镜片矫正,如角膜斑翳、圆锥角膜等,有时眼部手术也可引起不规则散光。
【诊断要点】
1.视力减退:低度散光时视力较好,可无视力减退症状;高度散光时有视物模糊或视力减退,看远、看近都不清楚,尤其在近距离工作时明显。
2.视力疲劳:常伴有前额部头痛或不适感。
3.为了能清晰地视物,有时出现头颈部倾斜或扭动现象。
4.幼儿时期的高度散光可引起弱视,尤其是混合散光者。
【处理要点】
1.验光配镜是散光的有效治疗方法。
2.手术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表层角膜镜片术可用于治疗高度散光。
三、屈光参差
【概述】
屈光参差是指双眼屈光度数相差悬殊,可表现为一眼正视,另一眼为近视、远视或散光;或双眼同为近视或远视,但屈光度明显不同。
屈光参差主要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后天因素常见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单眼无晶状体。
【诊断要点】
1.无立体视觉:由于屈光参差,双眼在视网膜上的影像也相差悬殊,无法达到影像融合。
2.斜视或弱视:由于一眼视力较差,主要依赖视力较好的一眼视物,久之视力较差眼可形成弱视或斜视。
【处理要点】
1.验光配镜:正常情况下,戴框架眼镜者双眼可耐受的屈光度相差在2.50D以下。屈光参差度数较大难以忍受框架眼镜者,可配戴角膜接触镜矫正。
2.手术治疗:单眼高度近视者最适用于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对于单眼无晶状体眼者,可考虑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全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20年第33期)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