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发病原因:
I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A的原因多是由于中断胰岛素或胰岛素用量不足。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因存在应激因素,如感染、创伤、药物等。胰岛素治疗的I型糖尿病患者应激状况下也可发生DKA.其常见诱因有:
(1)感染: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如肺炎、肺结核等。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此外还有阑尾炎、腹膜炎、盆腔炎等。
(2)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外伤、手术、麻醉及严重的精神刺激。
(3)妊娠:尤其在妊娠后半阶段,由于胰岛素的需求显著增加,可能诱发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
(4)其他: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某些疾病如库欣病、肢端肥大症、胰升糖素瘤等。
发病机制:
(一)激素异常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DKA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多激素的异常,破坏了激素分泌的动态平衡,脂肪代谢紊乱。出现了以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等为特征的DKA.其机制主要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他反调节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
(二)代谢紊乱
在生理状态下,体内的糖、脂肪、血酮、电解质、水等物质的代谢处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之下,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胰岛素作为一种储能激素,在代谢中起着促进合成、抑制分解的作用。当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时,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绝对或相对增多而促进了体内的代谢分解,抑制合成,引起葡萄糖代谢紊乱,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速,合成受抑,脂肪动员增加,酮体生成增多,最终导致DKA.
病理生理:
(一)酸中毒
β-羟丁酸、乙酰乙酸以及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增加,循环衰竭、肾脏排出酸性代谢产物减少导致酸中毒。酸中毒可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分解增加,钾从细胞内逸出;抑制组织氧利用和能量代谢。严重酸中毒使微循环功能恶化,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低体温和低血压。当血pH降至7.2以下时,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低至7.1~7.0时,可抑制呼吸中枢和中枢神经功能、诱发心律失常。
(二)严重失水
严重高血糖、高血酮和各种酸性代谢产物引起渗透压性利尿,大量酮体从肺排出又带走大量水分,厌食、恶心、呕吐使水分人量减少,从而引起细胞外失水;血浆渗透压增加,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引起细胞内失水。
(三)电解质平衡紊乱
渗透性利尿同时使钠、钾、氯、磷酸根等大量丢失,厌食、恶心、呕吐使电解质摄入减少,引起电解质代谢紊乱。胰岛素作用不足,物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钾离子(K+)从细胞内逸出导致细胞内失钾。由于血液浓缩、肾功能减退时钾滞留以及钾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因此血钾浓度可正常甚或增高,掩盖体内严重缺钾。随着治疗过程中补充血容量(稀释作用),尿量增加,钾排出增加,以及纠正酸中毒及应用胰岛素使钾转入细胞内,可发生严重低血钾,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四)携带氧系统失常
红细胞向组织供氧的能力与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有关,可由血氧离解曲线来反映。DKA时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GHb)增加以及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减少,使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血氧离解曲线左移。酸中毒时,血氧离解曲线右移,释放氧增加(Bohr效应),起代偿作用。若纠正酸中毒过快,失去这一代偿作用,而血GHb仍高,2,3-DPG仍低,可使组织缺氧加重,引起脏器功能紊乱,尤以脑缺氧加重、导致脑水肿最为重要。
(五)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
严重失水,血容量减少和微循环障碍未能及时纠正,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肾灌注量减少引起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发生急性肾衰竭。
(六)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严重酸中毒、失水、缺氧、体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可导致脑细胞失水或水肿、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此外,治疗不当如纠正酸中毒时给予碳酸氢钠不当导致反常性脑脊液酸中毒加重,血糖下降过快或输液过多过快、渗透压不平衡可引起继发性脑水肿并加重中枢神经功能障碍。[2]
临床表现:
极度烦渴、尿多,明显脱水、极度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低下,少数患者表现为全腹不固定疼痛,有时较剧烈,似外科急腹症,但无腹肌紧张和仅有轻压痛,头痛。精神萎靡或烦躁、神志渐恍惚,最后嗜睡、昏迷;严重酸中毒时出现深大呼吸,频率不快,也无呼吸困难感,呼气有烂苹果味。脱水程度不一,双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差,脉快,血压低或偏低,舌干程度是脱水程度估计的重要而敏感的体征;此外,尚有诱因本身的症候群,如感染、心脑血管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鉴别:
实验室检查:
(1)血糖、尿糖过高血糖多为16.7~33.3mmol/L,有时可达55mmol/L以上。
(2)酮体血酮体>4mmol/L.尿酮体阳性。丙酮无肾阈,若酮体产生过多而肾功能无障碍时,尿酮虽然阳性,但血酮并不高,临床上无酮血症。换言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肾功能多数都降低。
(3)血浆CO2结合力降低30容积,或90%以下,血浆pH16.
诊断与鉴别诊断:
早期诊断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临床上对以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酸中毒、失水、休克、昏迷的患者,尤其是呼吸有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多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均应想到此症。
鉴别诊断包括:(1)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昏迷,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2)其他疾病所致昏迷:脑膜炎、尿毒症、脑血管意外等。部分患者以DKA作为糖尿病的首发表现,某些病例因其他疾病或诱发因素为主诉,有些患者DKA与尿毒症或脑卒中共存等使病情更为复杂,应注意辨别。
疾病治疗:
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一)补液:对重症DKA尤为重要,不但有利于脱水的纠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且有助于血糖的下降和酮体的消除。
(1)补液总量:一般按病人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DKA一般失水4~6L.
(2)补液种类:开始以生理盐水为主,若开始输液时血糖不是严重升高或治疗后血糖下降至13.9mmol/L后,应输入5%葡萄糖或糖盐水,以利消除酮症。
(3)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为原则。原则上前4h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在前12h内输入量4000ml左右,达输液总量的2/3.其余部分于24~28h内补足。
(二)胰岛素治疗
小剂量胰岛素疗法,输注胰岛素0.1U/(kg.h),血中浓度可达120μU/ml,该浓度即可对酮体生成产生最大的抑制效应,并能有效的降低血。用药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糖若血糖不降或下降不明显,尤其是合并感染或原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三)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一般经输液和胰岛素治疗后,酮体水平下降酸中毒可自行纠正,一般不必补碱。补碱指征为血PH40ml/h,也立即开始补钾;血钾正常。尿量小于30ml.h,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开始补钾;血钾高于正常,暂缓补钾。治疗过程中定时检测血钾和尿量,调整补钾量和速度。病情恢复后仍应继续口服钾盐数天。
(四)对症治疗:针对感染、心衰、心律失常等的治疗。
此外,治疗中应注意
(1)治疗中胰岛素剂量较大,易造成血糖下降速度过快,导致血浆渗透压骤然降低,而细胞内尚处于高渗状态,造成细胞内、外渗透压差悬殊。引起水分子向细胞内急速扩散,造成细胞水肿,不利于细胞功能恢复。
(2)密切观察治疗中病情的变化,定时检测生命指标和血糖、渗透压、CO2结合力的变化,并做到及时处理。
(3)患者昏迷期要加强临床护理。防治意外并发症的发生。
(4)根据病人全身状况与血象,适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疾病预后:
DKA经过及时的抢救治疗,其预后多属良好,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要特别慎重,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倘若并发肾衰、心衰或多系统多器官衰竭,其预后将根据衰竭的器官数目而定。衰竭的器官数越多,预后越不佳。如果酮症酸中毒不予及时治疗,其预后多属不良。
疾病预防:
(1)糖尿病治疗要合理,防治血糖骤升。速降的变化,维持血糖在11.20mmol/L以下。
(2)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有规律,防止暴饮暴食,按糖尿病饮食标准控制好饮食。
(3)注意心理平衡,避免精神、情绪过分激动。
(4)防止各种感染,保持体力,避免疲劳。
(5)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体育活动。
疾病护理:
良好的护理是抢救DKA的重要环节。应按时清洁口腔、皮肤,预防压疮和继发性感染。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等。每1~2小时测血糖,4~6小时复查酮体、肌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