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因和病理生理都有什么?为了帮助儿科主治考生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胎儿由父亲遗传获得母体所不具有的血型抗原,在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后,该血型抗原即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IgG血型抗体,当这种抗体进入胎儿血循环与其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使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遭到破坏,引起胎儿血管外溶血。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时;如母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则均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因AB血型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某些植物、寄生虫及细菌中,O型母亲通常在第一胎妊娠前即可受到自然界具有A、B血型物质的刺激而产生抗A、抗B抗体(IgG),故40%~50%ABO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
Rh溶血病是指母亲红细胞缺乏D抗原(Rh阴性),而胎儿红细胞具有D抗原(Rh阳性),母体所产生的抗D IgG抗体在进入胎儿体内后即产生免疫性溶血。但Rh阳性(具D抗原)母亲如缺乏Rh系统其他抗原(E、C等)而胎儿具有这类抗原时,也可产生Rh溶血病。Rh溶血病中以RhD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RhE溶血病。Rh溶血病一般较少发生在未输过血母亲的首次妊娠中,这是因为Rh抗原仅存在于Rh猿和人的红细胞上,此抗原初次致敏约需0.5~1ml血液,但在首次妊娠时母血中只有少量(0.05~0.1ml)胎儿血,不足以使其母亲致敏。
推荐阅读:
以上“新生儿溶血病因和病理生理都有什么?”相关信息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儿科主治医师考试动态、考试经验、政策资讯、辅导课程可前往医学教育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