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是发生于春季或春夏之交的急性外感热病。春温感受的病邪,一般认为是由于冬季的寒邪潜伏于体内,郁久化热形成的温热病邪。春温发病之初就有明显的里热证表现,如发热、烦渴、舌红苔黄等,严重者可见神昏、痉厥、斑疹,属于伏邪温病,这是与风温的不同之处。
春温的致病因素是温热病邪,依据感邪轻重、体质强弱,初期有发于气分和发于营分的不同。发于气分的,邪气虽盛,而正气亦强,病情相对较轻,但若病情进一步发展,亦可深入营血分;发于营分的,邪热炽盛,营阴亏损,病情较重,可出现伤阴、闭窍、动风、动血等危重症。春温初期虽以里热证为主,发病之初有的也有短暂的卫表证表现,称为“新感引动伏邪”,无卫表证表现的,称为“伏邪自发”。春温后期,邪少虚多,主要损耗肝肾阴液,或致虚风内动,这是与风温病后期主要损伤肺胃阴液的又一不同之处。春温恢复期,余邪留伏阴分,阴液被伤,可见低热不去。
温热类温病的卫分证以发热,微恶寒,口微渴为主要见症,可伴有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温热类温病包括风温、春温、暑温(暑热)、秋燥等病,其肺卫证主要见于风温病和秋燥病,以解表透邪为基本治疗大法。本类证治以风温病初起银翘散证治为代表。
气分证属于温病的里证,此时温邪较盛,正气亦不衰,正邪相争剧烈,多处于温病的中期和极期阶段,见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脉数有力等。气分证的产生,可由风温、秋燥病卫分之邪由表入里而致;而春温属于伏邪温病,暑温“夏暑发自阳明”,故它们的初起即可见到气分证。
营分证亦属温病的里证,但比气分证深了一层,病情亦为深重。营分证多由气分证不解,邪气深入而致。亦有卫分证不解,直接深入营分者,与邪气猛烈或正气已虚有关。风温、春温、暑温的病变过程中,都可以出现营分证。“心主血属营”,是说营分的病变会影响到心包的功能,所以出现心烦躁扰、甚或谵语等神志异常的表现;营和血都居于脉中,营分的病变也会影响到血分,因而出现斑疹隐隐之热窜血络、血热妄行的表现。
血分证是指热邪深入血分,引起耗血、动血的证候。血分证可由卫、气分之邪不解,深入血分而致,也可由营分之热发展而来,尚可由伏气温病发于血分而致。血分证处于卫气营血各类证候的最深层,病情重,发展快,出血重者正气骤然外脱,可发生危急情况。
温病后期,肝肾阴液被伤,余邪尚未尽退,处于正虚邪恋之病理阶段,治疗既要辅助正气,又要清除余邪。但后期病变正与邪之争不似中期、极期激烈,治疗时不论补虚,或泻邪,都不能用性味猛烈之药物。阴虚火炽证、邪留阴分证是温病后期具有代表性的正虚邪恋证候,在风温、春温、暑温病后期都可出现,而在伏邪温病春温中尤多出现。
春温病可与西医学中发生于春季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重症流感,以及其他初病即以里热见症为主的疾病相联系。
相关推荐: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学教育网推出2021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辅导课程,契合复习备考要求,推出2大班次:无忧实验班、超值精品班。满足不同考生的需求,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辅导班次学习! 点击详情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