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热)本来是指六种自然界的正常气候,简称为“六气”。
风邪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具有轻扬上浮,易袭阳位的性质,所以常伤及人体上部(如头面、咽喉等),见头痛、咽痒、面目浮肿等症状。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具有开泄外越的性质,故易使人体皮毛腠理开泄,出现恶风、汗出等症状。
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行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之皮疹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为六淫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具有兼邪同病的特性,其他五邪常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等兼夹证。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古人常把风邪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故寒邪致病,为实寒证,并易损伤人体阳气,出现寒盛兼阳伤的虚实夹杂证。寒邪袭表,卫阳被遏可见恶寒;寒邪直中脾胃,损伤脾阳可见呕吐清水、腹泻、脘腹冷痛,以及食欲不振、肢冷、神疲等症。
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寒邪侵犯人体,阻碍气血的运行,使之运行缓慢,甚至凝结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如头痛、关节痛、腹痛等。
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拘急。如寒邪侵袭肌表,使肌肤收缩而腠理闭塞,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筋脉,经脉牵引而拘急不舒,可见四肢拘急、屈伸不利。
湿邪
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浊,即秽浊。其致病特点一是表现为肢体困重不舒,如头重如裹,周身困重;着痹等。二是分泌物和排泄物多秽浊不洁,如湿邪引起的疮疡、湿疹等。其他如苔腻、面垢、眵多、便下黏液、妇女带下等,皆属湿邪的秽浊之性。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为有形之邪,侵犯人体后,最易阻遏气机,故致病常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湿邪停留体内时间过久,还会进一步损伤人体的阳气。又因脾喜燥而恶湿,湿易困脾,所以湿邪尤其容易损伤脾阳,出现形寒怕冷、腹泻、水肿、尿少等症。
湿性黏滞:其致病特点一是病程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如湿温病、湿痹、湿疹。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类于水,水性就下,故湿邪亦有趋下的性质。其致病特点是症状多见于下半身,如下肢水肿、小便淋浊、泄痢、妇女带下等。故《素问·太阳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侵犯人体,易损伤津液,表现出各种干燥症状,如皮肤干燥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
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又开窍于鼻,故燥邪自口鼻而入,最易伤肺。燥邪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导致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
火(热)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为阳盛之邪,阳胜则热,故其致病多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火性趋上,侵害人体,多在上部,尤以头面为多见,表现为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糜烂等。
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为阳邪,易伤人体津液,故其致病可在高热的同时,伴见口渴多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液损伤之症。火热之邪又能损伤人体正气,从而导致全身性的功能衰退。
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燔灼肝阴,使筋脉失养,肝风内动,症见高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等,称为“热极生风”。火热之邪侵入血分,使血行加速,甚至迫血妄行,而致各种出血,可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和皮肤斑疹等症。
火热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而发为痈肿疮疡。火热之邪引起的疮疡,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
火热易扰心神:火热之邪入于营血,尤易扰心神,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症。
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致病多出现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为阳邪,其性上升,故致病易上犯头目,出现头昏、目眩;上扰心神,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暑性发散,伤津耗气,暑邪伤人使腠理开泄,汗出过多而伤津,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故暑邪致病可见气短乏力、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症。
暑多夹湿:盛夏季节气候炎热、气温较高,且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故暑邪易夹湿邪侵犯人体,致病多为暑湿夹杂证,表现为发热、烦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而不爽、苔黄腻等。
相关推荐: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学教育网推出2022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辅导课程,契合复习备考要求,推出2大班次:无忧实验班、超值精品班。满足不同考生的需求,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辅导班次学习! 点击详情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