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主讲:网校老师 6月11日19:00-21:30
详情主讲:网校老师 6月12日19:00-21:00
详情从去年的考试情况来看,中医基础理论仍是学习的重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特为大家整理了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知识点总结,干货来袭,快快收藏!
经络组成
1.经脉
正经:十二经脉: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离、入、出、合)。
奇经: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十二经脉气血有余,则流注于奇经八脉)。
连属:经筋,为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活动)
皮部: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亦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2.络脉
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共有十五。(十二经脉、督任、脾之大络)
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孙络:又叫孙脉,是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走向交接:
手三阴经(胸腔)→手三阳经(手指末端)→足三阳经(头面部)→足三阴经(足趾末端)→手三阴经(腹腔、胸腔)
▲阴经与阳经交于手足,阳经与阳经交于头面(头为诸阳之会),阴经与阴经交于胸部。
2.十二经脉分布:
(1)头面: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及头后部;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2)四肢: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①上肢内侧: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太、厥、少)
②上肢外侧:手阳明经在前缘,手少阳经在中线,手太阳经在后缘。(阳、少、太)
③下肢内侧:足太阴经在前缘,足厥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太、厥、少)
【内踝上八寸以上】足太阴脾经在前缘,足厥阴肝经在中线。
【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缘,足太阴脾经在中线。
④下肢外侧:足阳明经在前缘,足少阳经在中线,足太阳经在后缘。(阳、少、太)
(3)躯干:
①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行于腋部;足太阳经行于腰背部;足少阳经行于侧面;
②足三阴经及足阳明经行于胸腹部,其中,自胸腹正中线向外的顺序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3.表里、流注: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奇经八脉
1.督脉
(1)循行(主干):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2)功能:总督一身阳经(阳脉之海);与脑、脊髓、肾有密切联系。
2.任脉
(1)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喉咙,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分行至目眶下。
(2)功能:总任一身之阴经(阴脉之海);与女子妊娠有关(任主胞胎)。
3.冲脉
(1)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夹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2)功能:气血要冲,调节十二经气血(十二经脉之海);与月经密切联系(血海)。
4.带脉
(1)循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
(2)功能:约束纵行诸脉。
经络生理功能
沟通联系、运输灌溉、感应传到、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应用
阐释病理变化及传变、指导疾病诊断、指导治疗。
相关推荐: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学教育网2020年推出了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全新辅导课程,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同学们提升备考效果,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辅导班次学习! 点击详情了解>>
主讲:网校老师 6月11日19:00-21:30
详情主讲:网校老师 6月12日19:00-21: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