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若有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能不能注册在同一间店里?
那么有人开药店,他可以同时租我的西药师证和中药师证吗?
蓝梦菲梵 发表于 2011-07-14 16:30:36 内容:
请问。版主。我今年通过执业中药师,明年考执业西药师,能免考药事法规吗?若有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能不能注册在同一间店里?
那么有人开药店,他可以同时租我的西药师证和中药师证吗?
战胜自己发表于2011-07-14 09:59:09
1.不能免考法规的课程
2.不能同时注册一家店内
战胜自己 发表于 2011-07-15 00:55:24 内容:
我今年考过执业中医药。
明年一次考过3门的执业西医师。那么按道理,应该不要考药事法规才对?
战胜自己 发表于 2011-09-04 12:53:15 内容:
第二单元:西医诊断40;西医内科40;传染病40;医学伦理与卫生法规30.
第三单元:中医内科80;针灸70.(中诊分值很少,可与中内并出题)
第四单元:中医妇科50;中医外科50;中医儿科50
除了考中医执业的14门课程。主治医师还要加考
1中医骨伤
2中医眼科
3中医耳鼻喉科
4中医养生康复学
5医学心理学
战胜自己 发表于 2011-09-08 01:44:17 内容:
平时无体征,
发作有表情,
焦虑出汗皮肤冷,
心律加快血压升,
交替脉,偶可见,
奔马律,杂音清,
逆分裂,第二音。
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端坐位,腿下垂,
强心利尿打吗啡,
血管扩张氨茶碱,
激素结扎来放血,
激素,镇静,吸氧。
心力衰竭的诱因:
感染紊乱心失常,
过劳剧变负担重,
贫血甲亢肺栓塞,
治疗不当也心衰。
右心衰的体征:三水两大及其他
三水:水肿、胸水、腹水
两大:肝肿大和压痛、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其他:右心奔马律、收缩期吹风性杂音、紫绀
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
肥厚梗阻二尖窄,
急性心梗伴心衰;
二度高度房室阻,
预激病窦不应该。
房性早搏心电表现:
房早P 与窦P 异,
P-R 三格至无级;
代偿间歇多不全,
可见房早未下传。
心房扑动心电表现:
房扑不于房速同,等电位线P无踪,
大F 波呈锯齿状;形态大小间隔匀,
QRS 波群不增宽,F不均称不纯。
心房颤动心电表现:
心房颤动P 无踪,小f波乱纷纷,
三百五至六百次;P-R间期极不均,
QRS 波群当正常,增宽合并差传导。
房室交界性早搏心电表现:
房室交界性早搏,QRS波群同室上;
P 必逆行或不见,P-R小于点一二。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刺迷胆碱洋地黄,升压电复抗失常
(注:"刺迷"为刺激迷走神经)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两肾原醛嗜铬瘤、皮质动脉和妊高。
两肾——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
原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瘤——嗜铬细胞瘤;
皮质-皮质醇增多症;
动脉-主动脉缩窄;
妊高-妊娠高血压。
心肌梗塞的症状:
疼痛发热过速心,
恶心呕吐失常心,
低压休克衰竭心。
心梗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痛哭流涕、
痛——心绞痛;
流——主动脉瘤夹层分离;
腑——急腹症;
肺——急性肺动脉栓塞;
言——急性心包炎。
心梗的并发症:
心梗并发五种症,动脉栓塞心室膨;
乳头断裂心脏破,梗塞后期综合症。
主动脉瓣狭窄的表现: 难、痛、晕
二尖瓣狭窄:
症 状:吸血咳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
体 征:可参考《诊断学》相关内容。
并发症:房颤有血栓,水肿右室衰,内膜感染少,肺部感染多。
主动脉瓣狭窄:
症 状:难、痛、晕。(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晕厥先兆。)
体 征:可参考《诊断学》相关内容。
并发症:失常猝死心衰竭、内膜血栓胃出血。
与慢性支气管炎相鉴别的疾病:
"爱惜阔小姐"
"爱"——肺癌
"惜"——矽肺及其他尘肺
"阔"——支气管扩张
"小"——支气管哮喘
"姐"——肺结核
慢性肺心病并发症:
肺脑酸碱心失常,休克出血DIC.
与慢性肺心病相鉴别的疾病:
"冠丰园" 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
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
两碱激素色甘酸、肾上抗钙酮替芬。
两 碱——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能类药物
激 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色甘酸——色甘酸二钠
肾 上——拟肾上腺素药物
抗 钙——钙拮抗剂
酮替芬——酮替芬
重度哮喘的处理:
一补二纠氨茶碱、氧疗两素兴奋剂
一补——补液
二纠——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
氨茶碱——氨茶碱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氧 疗——氧疗
两 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
兴奋剂——β2受体兴奋剂雾化吸入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休感激、慢活乱,重点保护心肺肾"
"休"——补充血容量,治疗休克
"感"——控制感染
"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慢"——缓慢输液,防止出现心功不全
"活"——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
"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直言爱阔农"
"直"——慢性支气管炎
"言"——肺炎
"爱"——肺癌
"阔"——支气管扩张
"农"——肺脓肿
急性腐蚀性胃炎的处理:
禁食禁洗快洗胃,蛋清牛奶抗休克。
镇静止痛防穿孔,广谱强效抗生素。
对症解毒莫忘了,急性期后要扩张。
昏迷原因:"AEIOU,低低糖肝暑"
A. 脑动脉瘤,
E. 精神神经病,
I. 传染病,
O. 中毒,
U. 尿毒症
低 低血糖
低 低血k,cl
糖 糖尿病
肝 肝性脑病
暑 中暑
休克的治疗原则:
上联——扩容纠酸疏血管;
下联——强心利尿抗感染;
横批——激素
还珠格格与降糖药:
OHA有如下几类:
1.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好;
2.双胍类:不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食欲;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等。
记忆第一类药物时可如此联想:磺,皇,皇帝,所以甲苯磺丁脲是第一代。
而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甲嗪(美比哒)等第二代可联想成还珠格格。
诊 断 学
肺的下界:
锁中六,
腋中八;
肩胛十肋查。
胸膜下界相应向下错两个肋间。(今年北大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诊断学》填空题3分)
通气/血流比值记忆:
血液(河水),
进入肺泡的氧气(人),
血液中的红细胞(载人的船)。
通气/血流比值加大时——即氧气多,血流相对少,喻为:"水枯船舶少,来人渡不完".
就是说要乘船的人(氧气)多,河水(血流)枯船(红细胞)少,就不能全部到达目的地,
不能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像肺循环障碍。
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时——即意味着通气不足,而血流相对有余,喻为:"水涨船舶多,
人少船空载".同样不能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肺实变等。
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心足肾眼颜,肾快心原慢。
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
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
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第一句是开始部位,第二句是发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肿性质,后四句是伴随症状。
"肾高"的"高"指高血压,"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各热型及常见疾病:
败风驰化脓肺结,[败血症,风湿热,驰张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
只身使节不规则。[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风湿热,结核病,不规则热]
大寒稽疾盂间歇,[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和伤寒高热期,稽留热]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间歇热]
布菌波状皆高热。[布鲁菌病,波状热][以上热型都是指高热]
百凤持花弄飞结,只身使节不规则。大汗积极雨间歇,步军薄装皆高热。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呼心咯,呕消化,
呕伴胃液和残渣。
喉痒胸闷呕先咳,
血中伴痰泡沫化。
上腹不适先恶呕,
咯有血痰呕无它。
咯碱呕酸有黑便,
咯便除非痰咽下。
呕血发暗咯鲜红,
呕咯方式个不同。
关于心电轴:
尖朝天,不偏;
尖对口,朝右偏;
口对口,向左走;
口朝天,重右偏!
(以上的图形变化是从第1,3导联的主波方向来判断)具体的度数要算正负的代数和查心电图医生专门的图表!
钾离子对心电图的影响之简单记忆:
我们可以将T波看成是钾离子的TENT(帐篷),血钾浓度降低时,T波下降,甚至倒置,出现U波;血钾浓度升高时,T波也升高。
离开海の鱼 发表于 2011-09-08 08:32:23 内容:
战胜自己 发表于 2011-09-10 02:53:53 内容:
¨
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
¨
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
¨
脾为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
¨
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
¨
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
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
¨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
“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
真虚假实 即“至虚有盛候”。真实假虚 即“大实有赢状”。
¨
气机失调(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不包括“气虚”
¨
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在日晡(下午3-5点)热势较高,属于胃肠燥热内结,
阴虚潮热:在午后和夜间低热。由于阴虚阳亢而生热。
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为湿热内盛。
身热夜甚。温病热入营血。
¨
战汗为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
阳明经头痛―――前额连眉棱骨疼痛
少阳经头痛―――两侧头痛
太阳经头痛―――后头痛连项背
厥阴经头痛―――巅顶痛
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
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
¨
危重病人,本来不能食,突然能食,食不知饱,称为“除中”,是胃气败绝所致(除即消除,中即中气)。
¨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表示脾胃健旺;胖而食少形盛气虚,表示脾虚痰湿
¨
患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可见于疳积病
¨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黑睛属肝,称为“风轮”;
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
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
“口形六态”:口张、口噤、口撮、口、口振、口动
①口张:即口开,属虚证。若口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不入,为肺肾之气将绝
②口噤:即口闭,牙关紧闭,属实证。因肝风内动,筋脉拘急所致。
③口撮:即上下口唇紧聚,为邪正交争所致,见于新生儿脐风,破伤风病人
④口僻:即口角一侧歪斜。多为风痰阻络所致
⑤口振:即战栗鼓颌,口唇摇振。多为阳衰寒盛或邪正剧争所致。可见于伤寒欲作战汗或疟疾发作
⑥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之象;若口角掣动不止,则为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之象
¨
寒痰 色白清稀
热痰 色黄质稠
风痰 清稀有泡沫
湿痰 色白量多
燥痰 量少而粘
¨
小儿指纹 色鲜红为外感表证;色紫红为热证
¨
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属伤食,口苦属热证。
¨
咳声不扬,咯痰黄稠不易出者,属肺热咳嗽;
咳声清脆,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属燥热咳嗽
咳声重浊,痰液稀白者,属风寒咳嗽;
咳声紧闷,痰白滑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咳嗽;
咳声低微,咳出白沫者,属肺虚咳嗽
¨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夹舌本。
肝藏血,主筋,其经脉络于舌本。
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
谵语 为热扰心神
郑声为心气大虚
独语为心气亏虚或痰浊扰心
错语为心气不足
谵语和郑声一定是在神志不清时发生的。
---------------------------------------------------------------------------------------------------------
¨
十八反
n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n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n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n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
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
紫苏 解鱼蟹毒
¨
生姜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
熊胆内服,0.25~0.5g。
¨
甘遂0.5—1g、
¨
大戟1.5—3g、
¨
芫花煎服,1.5—3g。入丸散剂,每次0.6g、
¨
牵牛子煎服,3~9g。入丸、散剂,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
巴豆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要药
¨
麦芽:回乳消胀
¨
使君子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苦楝皮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疥癣,湿疮。;槟榔杀绦虫、蛔虫、截疟
¨
小蓟善治尿血、血淋;地榆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侧柏叶肺热咳嗽;白茅根胃热呕哕;茜草血热夹瘀
¨
川芎“血中气药”;治头痛的要药;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
朱砂忌火煅,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剧毒
¨
复发:恢复期,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的症状再度出现。
再燃:恢复期,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升高。
再感染: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被同一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发病过程中,被同一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
¨
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
最早提出制方理论的医书是
《黄帝内经》
¨
我国最早由政府组织编撰的成药典是《和剂局方》
¨
大枣在十枣汤中是 佐药
¨
六味地黄丸中 熟地黄与泽泻 针对少阴肾的补泻;山萸肉与丹皮针对厥阴肝的补泻;茯苓与山药针对太阴脾的补泻
¨
含有罂粟壳的方剂是 真人养脏汤
¨
当归用量独重的方剂是 生化汤
¨
当归补血汤 中黄芪与当归的配伍剂量比为5:1
¨
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量约10倍于其他药物
¨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为7:1
¨
逍遥散中体现治肝"体用兼顾"的药对是柴胡与白芍
¨
乌梅丸中体现"安蛔"法的配伍特征为
"酸苦辛"并用
¨
药味配伍中的"酸甘合化"的主要功用是滋助阴液;"辛甘合化"的功用是扶助阳气
¨
使用十枣汤时应煎大枣取汤,余药味另研散,送服
¨
镇肝熄风汤组成药味中全部药味均用生品
¨
半夏泻心汤是 以" 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为配伍特征的方剂
¨
百合固金汤制方原理主要涉及金水相生
¨
配伍中含有"寓升于降"原理的方剂是黄龙汤; "寓降于升"原理的方剂是川芎茶调散; "寓敛于散"原理的方剂是桂枝汤; "寓泻于补"原理的方剂是六味地黄丸
¨
攻补兼施方是黄龙汤 ;表里同治方是小青龙汤;气血并调方是血府逐瘀汤;寒热并用方是半夏泻心汤;阴阳双补方是地黄饮子
¨
雷头风的治疗首选清震汤病机为湿热夹痰上冲
¨
太阳经头痛:羌活
蔓荆子
川芎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 藁本
阳明经头痛:葛根 白芷
知母
------------------------------------------------------------------------------------------------------------
¨
唐代《颅囟经》是相传至今的最早儿科专著。
¨
扁鹊:是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学纲领
¨
万全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
小儿体重公式:
出生时:约3kg
<6个月 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 体重(kg)=7 0.5×(月龄-6)
1岁以上 体重(kg)=8 2×年龄
¨
身高:
新生:约50cm。
1岁:约75cm,(前3月约增长12cm)。
2岁:约85cm。
2~12岁:身高(cm)=70 7×年龄。
¨
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2~2.5岁出齐;顺序是先下后上,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唯尖牙例外。>2岁乳牙数=月龄-4(或6);6岁 -萌出第1颗恒牙,7~8岁始,乳牙代之以恒牙
¨
小儿收缩压(mmHg)=80 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
运动发育:
新生:反射性和不自主活动;
1月:伸欠;
2月:抬头;
4月:手撑起上半身;
6月:能坐;
8月:会爬;
10月:可扶走;
12月:能独走;
18月:可跑步和倒退行走;
24月:可双足并跳;
36月:会骑三轮车。
¨
语言发育:
新生:会哭叫;
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
3个月发出咿呀之声;
4个月能发出笑声;
7~8个月会发复音,如“妈妈”、“爸爸”等;
1岁时能说出简单的生活用语,如吃、走、拿等;
1岁半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
5岁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
新生儿用药为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1/3,幼儿用1/2,学龄儿童2/3或接近成人用量。
¨
小儿感冒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
¨
清代谢玉琼《麻科活人书》:肺炎喘嗽病名
¨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热、咳、痰、喘、煽,是肺炎喘嗽典型症状。
¨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
¨
口疮风热乘脾以口溃烂为主;心火上炎以舌溃烂为主
¨
厌食 :不涉他脏,食欲不振为主,精神尚好;
积滞:厌食 脘腹胀满(未伤津)
疳证 :厌食 形体消瘦 精神改变(已伤津)
¨
疳之有积无积,须视腹之满与不满,腹大肢细是典型体征。若脘腹胀满,嗳气纳差为食积;大腹胀满,叩之如鼓为气积;腹胀有块,推揉可散为虫积;腹内痞块,推之不减为血积
¨
急惊风四证(痰、热、惊、风)、八候(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
急性肾炎记到家;浮肿血尿高血压;并发症三个别记差;高血压脑病眼睛花;循环充血肝脏大;急性肾衰尿不下
¨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为主,伴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指陷性浮肿。
¨
急性肾炎则以血尿为主,非指陷性浮肿。
¨
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
¨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
望色内容及临床意义:
常色:正常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分为主色(生来就有)、客色(随季节、气候变化)。
病色:为晦暗、暴露,分为善色(光明润泽)、恶色(枯槁晦暗)。
五色主病 :
赤色:属热证。
白色:属虚证、寒证、失血证。
黄色:属脾虚、湿证。
青色:属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黑色:属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
临床医学的发展:
针灸学的发展:金元‧王唯,铸铜人(675个输穴)、针灸铜人《图经》,对针灸学发展有重大影响。
妇科学的发展:北齐‧徐之才《十月养胎法》,及唐‧孙思邈的经、带、胎、产。
儿科学的发展: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小儿痘疹、脏腑辨证的纲领。
外科学的发展: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对正骨、金镞专著: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外科病症及手术: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法医学的基础:金‧宋慈《洗冤集录》。
---------------------------------------------------------------------------------------------------------------
¨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
走向:
手三阴经 → 从胸部走向手指末端(从胸走手 → 胸内手)。
手三阳经 → 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从手走头 → 手外头)。
足三阳经 → 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从头走足 → 头外足)。
足三阴经 → 从足趾的末端走向胸部(从足走腹 → 足内腹)。
交接:
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 → 交接于手指末端。
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 → 交接于手头面部。
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 → 交接于足趾末端。
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 → 交接于胸腹。
¨
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而又早于《黄帝内经》的古代医书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
《灵枢》:又被称为《针经》,提出穴位有160个穴位。
¨
最早的针灸工具:砭石。
¨
《针灸甲乙经》:最早的第一部针灸专著,有349个穴位。
¨
《难经》:首先提出八会穴。
¨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第一部输穴学,有348个穴位。
¨
灸法:古代称为灸焫,起源于北方,又称艾灸,是指用艾火治病的方法。
¨
拔罐:古代称为角法。
¨
明代的针灸学重要著作: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经穴有359个穴位)。
陈会的《神应经》。
徐凤的《针灸大全》(评述针灸手法)。
高武的《针灸聚英》。
汪机的《针灸问对》。
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
¨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首绘彩色明堂三人图,提出阿是穴,手指同身寸取穴法,预防医学。
¨
医事制度始于唐代,设太医署;元代滑伯仁的《十四经发挥》首创十四经。
¨
宋代王惟一:《铜人输穴针灸图经》,第一个铸造铜人。
¨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以辨证取穴,针药并重,提出361穴。
¨
《山海经》记载有: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箴。
¨
一源三歧:八脉中的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任脉位于身前正中线,督脉位于身后正中线,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两旁而上行(阴脉之海为任脉,阳脉之海为督脉,十二经之海或血海为冲脉)。
¨
十五络脉的分布: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散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于胸胁。
¨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
¨
离、入、出、合: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在浅出于体表上行于头部(出),在头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表里的阳经经脉(合)。
¨
六合:十二经别中,阴阳两经别相合组成。
¨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标本:主要指经脉输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
根结:是指经气的所起、所归,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
气街: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髓海(脑),血海(冲脉),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的总称
¨
在特定穴中,治疗表里经疾病选用络穴,急性病选用郄穴,五脏病选用井穴,六腑病选用下合穴。
¨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
临床常用的针刺基本补泻手法是捻转和提插补泻;疾徐、迎随、呼吸、开阖等是其它补泻手法
¨
复式补泻手法:
1烧山火(热补):三进一退,重插轻提,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徐进疾出,顺经而刺,呼进吸出,出针时按闭针孔。
2透天凉(凉泻):一进三退,重提轻插,食指向前,拇指向后,疾进徐出,逆经而刺,呼出吸进,出针时不按闭针孔或摇大其孔。
¨
经脉循行的特点:
(1)胃
经:十四经中分支最多,有4条分支(面部支脉、胃下口部支脉、胫部支脉、足跗部支脉),胸部通过乳部距任脉4寸,至腹部距任脉2寸(上至缺盆,下至气街),共45穴。
(2)肝
经:与督脉会于头顶,至内踝上8吋处交于足太阴脾经之后,有2条分支(目系支脉、肝部支脉),共14穴。
(3)胆
经:是经脉中以头部最为复杂,有3条分支(耳部支脉、外眦部支脉、足背部支脉),共44穴。
(4)膀胱经:是经脉中最长且腧穴最多的,有3条分支(巅顶部支脉、腰部支脉、后顶部支脉),共67穴。
(5)肾
经:出入脏腑最多的经脉,共27穴,首穴涌泉(绝大多数的井穴在手足,唯肾经井穴在足心)。
¨
脏病取原穴,腑病取合穴,脏腑病俞募相配,表里病取络穴,急病取郄穴或井穴。
¨
阴经:阴井木,阳井金(井穴为肝病,荥穴为心病,输穴为脾病,经穴为肺病,合穴为肾病)。
¨
十四经脉首末穴 …
任
脉:首穴会阴,末穴承浆。
督
脉:首穴长强,末穴龈交。
手太阴
肺经: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足太阴
脾经:首穴隐白,末穴大包。
足阳明
胃经: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手少阴
心经:首穴极泉,末穴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首穴少泽,末穴听宫。
足少阴
肾经:首穴涌泉,末穴俞府。
足太阳膀胱经:首穴睛明,末穴至阴。
手厥阴心包经:首穴天池,末穴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足厥阴
肝经:首穴大敦,末穴期门。
足少阳
胆经: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
¨
既是原穴又是八会穴
:太渊,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
内关
---------------------------------------------------------------------------------------------------
¨
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记载了用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
¨
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确立和完善了“五善七恶”学说,记载了用砒剂治疗痔核。
¨
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病专著。
¨
近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以膏药疗法为主的外治专著。
¨
辨脓操作方法有: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
¨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蛇眼疔修除嵌甲;蛇头疔成脓侧切;蛇肚疔侧切,切口不可过上下关节;托盘疔、足底疔应按手足掌横纹切开,红丝疔用砭镰法,寸寸点断红丝,锁喉痈则循经切排
----------------------------------------------------------------------------------------------------------------
¨
《中医内科学》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
¨
第一篇肺系病证
¨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喉中哮鸣
¨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病理性质:阴虚并可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
第二篇心系病证
¨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病机:虚为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为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
呕吐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
¨
口壹膈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
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
泄泻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
痢疾的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
第四篇肝胆系病证
¨
胁痛的基本病机:肝气郁滞,络脉失和;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实多虚少,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
¨
黄疸的病位:脾胃肝胆,基本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
¨
积聚的病位:肝脾,基本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治疗原则:初期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养正除积
¨
鼓胀的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
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
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
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
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
¨
眩晕病理性质:虚实夹杂,以虚者居多
¨
《素问》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
《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能作眩”
¨
中风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
¨
瘿病的病位:在肝脾,与心有关;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雍结颈前
¨
瘿病的病理演变:初期气郁痰阻为主;日久引起血瘀,并可出现化火伤阴等病机转化,由实证转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原则: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
第五篇肾系病证
¨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关键在肾,基本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
水肿辨证首辨阴阳,治疗原则:发汗、利小便、泻下逐水(治水三法)
¨
《内经》分为“风水”“石水”“涌水”
¨
淋证的基本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
淋证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
¨
癃闭基本病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
《素问·痿论》指出痿证的主要病机是“肺热叶焦”,将痿证分为皮、脉、筋、骨、肉五痿。在治疗上,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原则
¨
遗精的治疗原则:实则清泄虚则补涩
¨
第六篇气血津液病证
¨
《丹溪心法》提出“六郁”之说(越鞠丸)
¨
血证的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治吐血“三要法”(行血补肝降气)
¨
《景岳全书》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概括为“火盛”和“气虚”两个方面
¨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
¨
痰饮的病位:在三焦、肺、脾、肾,其中脾运失司首当其冲
¨
痰饮的基本病机:三焦失通失宣,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蒸化,阳虚水液不运,水饮停积为患治疗原则:温阳化饮(“用温药和之”)
¨
消渴的病位: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基本病机:阴虚燥热
¨
消渴的本证(三多一少)与并发症(肺痨、白内障、雀目、耳聋、疮疖痈疽、中风偏瘫、水肿)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
自汗盗汗的辨证要点:辨阴阳虚实,虚证:自汗气虚不固;盗汗阴虚内热,实证: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
¨
厥证的病位基本病机:气机逆乱、升降乖戾,阴阳不相顺接
¨
虚劳辨证要点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
肥胖的基本病机:阳气虚衰、痰湿偏盛,治疗原则:补虚泄实
¨
第七篇肢体经络病证
¨
痹证的基本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肌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
¨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
痹证的治疗原则:初痹祛邪通络(祛风、散寒、胜湿、清热、祛痰、化瘀);久痹补肝肾、益气血
------------------------------------------------------------------------------------------------------------
¨
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升麻
¨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葛根
¨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白芷
¨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
、
细辛
、
辛夷
、
苍耳子
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
、
菊花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
、
羚羊角
、
熊胆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
熊胆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
、
珍珠母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牡丹皮
¨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秦艽
¨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关木通
¨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穿山甲
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青蒿
¨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
杜仲
、
续断
¨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
、
苎麻根
¨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麝香
¨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花椒
¨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
川楝子
、
苦楝皮
¨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川楝子
¨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
槟榔
¨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百部
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决明子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
、
桃仁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瓜蒌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
、
苏子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当归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肉苁蓉
、
硫黄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
当归
、
桃仁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
柏子仁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
麦冬
¨
夏月之麻黄: 香薷
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石膏、知母
夏枯草可用于甲状腺瘤
治疗泻痢呕吐要药:黄连
疮家圣药:连翘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
¨
中医内科病证源流:
大部分病名都首先出自《内经》,本爱民整理出一些不是内经的疾病,供爱友参考
感冒:仁斋直指方
肺痈、胸痹心悸、盗汗、痰饮、虚劳:金匮要略
痴呆、黄疸(胆黄):景岳全书
郁证、血证:医学正传
内伤发热:症因脉治
痢疾:济生方
¨
常见相兼脉的主病:
¨
浮紧脉: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
浮缓脉: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
浮数脉:主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
沉迟脉:主里寒证。
¨
沉弦脉: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
沉涩脉:主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
沉细数脉:主阴虚内热或血虚。
¨
弦紧脉:主寒主痛,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两胁作痛等病证。
¨
弦数脉: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胆上亢。
¨
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挟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证。
¨
弦细脉: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
¨
滑数脉:主痰热、湿热或食积内热。
¨
洪数脉: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
-------------------------------------------------------------------------------------------------------
再發一個西診的:
¨
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
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
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
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
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
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
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
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
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
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
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
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
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
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
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
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
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
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中, 最为常见的是感染;
¨
高血压引起左室压力负荷过重;
¨
肺动脉高压右室压力负荷过重;
¨
贫血和甲亢对心脏产生的影响使左、右室容量负荷加重;
¨
判定心力衰竭代偿期的主要指标是心排血量增加甚至接近正常;
¨
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
¨
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肺淤血、肺水肿所致;
¨
左心衰竭时肺部啰音的特点是湿啰音常见于两肺底,并随体位变化而改变;
¨
右心衰竭时较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颈静脉充盈和怒张;
¨
重度二尖瓣狭窄窦性心律急性左心衰竭禁用洋地黄类药物;
¨
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
长时间较大剂量静脉滴注硝普钠可产生的副作用主要是氰化物中毒;
¨
诊断急性肺水肿最具有特征意义的依据是严重呼吸困难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
左心衰竭与支气管哮喘的主要鉴别点为坐起时能够缓解呼吸困难;
¨
心力衰竭时减轻减轻心脏负荷的治疗措施有: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生活,劳动和休息;控制钠盐摄入;合理应用利尿剂;合理应用血管扩张剂;
¨
老年人伴有心力衰竭的治疗洋地黄类药物的剂量应减少;
¨
急性左心衰竭,高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时立即给予吗啡皮下注射;
¨
治疗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宜首选利多卡因;
¨
治疗洋地黄中毒所致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是苯妥英钠和钾盐;
¨
心力衰竭并发心房扑动时首选快速洋地黄制剂;
¨
诊断右心衰竭时,最可靠的体征是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
治疗洋地黄中毒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宜选用 阿托品
¨
痰液
¨
红色或红棕色――肺结核,支氯管扩张,肺癌
¨
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
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
¨
棕褐色痰――肺阿米巴脓肿
¨
黄色脓性痰――呼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
¨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
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
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
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
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
心脏:
¨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
主动脉瓣狭窄: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
¨
病名
发病年龄
发病季节
主要病位
¨
麻疹
6个月~5岁
冬春
肺脾
¨
风疹
5岁以下
冬春
肺
¨
猩红热
2~8岁
冬春
肺胃
¨
水痘
1~4岁
冬春
肺脾
¨
流行性乙脑
2~6岁
7~9月盛夏
¨
流行性腮腺炎
3~12岁
冬春
侵犯胆经
-----------------------------------------------------------------------------------------------------------
¨
冻疮Ⅰ度:红斑性;Ⅱ度:水疱性;Ⅲ度:坏死
¨
破伤风发作时呈现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潜伏期10~14日
¨
一只手掌的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
¨
成人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9﹪;躯干前后包括外阴部为3×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9﹪+1﹪=46﹪;
¨
儿童烧伤面积头颈面部:9+(12-年龄)=?﹪
双下肢: 46-(12-年龄)=?﹪
¨
烧伤深度Ⅰ度(红斑)
Ⅱ度(水疱);浅Ⅱ:基底部呈均匀红色
深Ⅱ:基底苍白
Ⅲ度(焦痂)
¨
烧伤程度
轻度 <Ⅱ度and面积在10﹪(小儿在5﹪)。
中度 Ⅱ度and面积在11﹪~30﹪(小儿6﹪~15﹪);
<Ⅲ度面积在10﹪(小儿5﹪)。
重度 休克、严重呼吸道烧伤或合并其他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者
总面积在31﹪~50﹪;小儿总面积在15﹪~25﹪
Ⅲ度烧伤在11﹪~20﹪;小儿Ⅲ度在5﹪~10﹪。
特重 总面积在50﹪以上;小儿总面积25﹪以上
Ⅲ度烧伤20﹪以上,小儿Ⅲ度烧伤在10﹪以上。
¨
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3、7、11点处;
赘皮外痔多发生于6、12点处;
血栓外痔好发于肛缘3、9点处;
肛裂好发于6、12点处。
¨
肛隐窝炎常并发肛乳头炎、肛乳头肥大。特点是肛门部不适和肛门潮湿有分泌物。肛周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
¨
锁肛痔是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
¨
热疮特点是:皮损为水疱;蛇串疮特点是:排列成带状的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疣是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疥疮特点是:隧道;湿疮特点是:对称分布,多形损害;瘾疹特点是:瘙痒性风团,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牛皮癣特点是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白疕特点是银白色鳞屑
¨
砒石:0.002-0.004雄黄:0.05-0.1巴豆:0.1-0.3甘遂:0.5-1鸦胆子:0.5-2川乌:1.5-3雷公藤:10-25(煎)雷丸:6-15牛黄入丸散 0.2—0.5克麝香 入丸散 0.06—0.1克 不宜入煎剂朱砂 入丸散或研末冲服 0.3—1克 忌火煅羚羊角 磨汁或研粉服 0.3—0.6克,煎服 1—3克巴豆内服剂量0.1-0.3g;甘遂入丸散剂0.5-1g
------------------------------------------------------------------------------------------------------
血清
尿液
粪便
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红素
颜色
粪胆原
溶血性黄疸
↑↑
↑↑
轻度↑或正常
强
-
加深
增加
阻塞性黄疸
↑↑
轻度↑或正常
↑↑
-
变浅或灰白色
↓或消失
肝细胞性黄疸 ↑↑
↑
↑
或-
变浅或正常
↓或正常
------------------------------------------------------------------------------------------------------------
¨
尿液检查
¨
颜色和透明度
血尿――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蚕豆病、阵皮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
深黄色(胆红素尿)――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
乳糜尿(乳白色)――丝虫病
脓尿和菌尿――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
盐类结晶尿
比重――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
减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病
固定(等张尿)-肾实质严重损害
¨
蛋白尿
肾脏疾病,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肾);肾外疾病(发热、高血压、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
¨
管型
透明管型――肾实质病
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肾小球疾病
白细胞管型――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有病变。
颗粒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
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蜡样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
¨
丝状疣:
发于颈周围及眼睑部位,呈细软丝状突起者,中年妇女较多见,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可自行脱落,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
¨
扁平疣:
为皮肤浅表的良性敖生物,多发于青年男女,故又称青年扁平疣,可自身传染。
¨
传染性软疣:
鼠疣,特点是皮损初起半球形丘疹,豌豆大,中央有脐凹,表面有蜡样光泽,挑破顶端可挤压出白色乳酪样物质,多见于儿童,有传染性,愈后不留疤痕,可自行消失。好发于躯干和面部。针挑法:用消毒针头挑破患处,挤尽白色乳酪样物,再用碘酒或浓石碳酸溶液点患处。
¨
寻常疣:
状如花蕊,表面蓬松,搔破后易出血。
推疣法:在疣的根部棉花棒与皮肤平行或呈30°向前推进,用力不宜猛。
¨
掌跖疣:
发生于手掌,足底或指间,常在外伤部位。
¨
胃溃疡四大并发症是梗阻、穿孔、出血、癌变。
¨
膏药: 一切外科病各阶段均可应用;
太乙膏:性凉,具有消肿、清火、解毒、生肌功能,适用于阳证痈疡;
阳和解凝膏:性温,具有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功能,适用于阴证未溃者。
¨
油膏:肿疡、溃疡、皮肤病的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及肛门病等均可应用;
金黄油膏:适用于阳证肿疡;
冲和油膏适用于半阴半阳证;
回阳玉龙膏适用于阴证;
生肌玉红膏功能活血祛腐,解毒止痛,生肌收口,用于溃疡或烧伤,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
¨
箍围药: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
金黄散:性寒,具有清热消肿、散瘀化痰功效,用于红肿热痛的一切阳证;
回阳玉龙膏:性温,具有温经活血,散寒化痰功效,用于不红不肿,一切阴证;
冲和膏:性较平和,具有行气疏风、活血定痛、散瘀消肿功效,用于半阴半阳证。
¨
注意点
①外疡初起,肿块局限,用消散膏药;②阳证不用热性药,防助火毒;反之亦同,以免寒湿痰瘀凝滞;③药敷后干燥时,常以液体潮润,防药物剥落及干板不舒。
¨
一,烧伤分三度:一红二疱三焦(基底红色为浅二,基底苍白为深二)
¨
二,2,4,6,8,10,12,18,24(月)------抬,撑,坐,爬,扶,走,退跑,跳
¨
三,新生儿用药:新婴幼学,1/6,1/3,1/2,2/3
¨
心电图速记
一.窦性心动过速:1.P波:AVR倒置,L1L2V4-V6直立
2.心率大于100次/分.
二.窦性心动过缓:1.同上1.
2.心率小于100次/分
三.室性早搏:1.QRS提前,其前无P波
2.期前的QRS畸形,宽大,多在120MS以上
3.代偿间期完全
四.房颤:1.P波消失,代以F波
2.F波頻率350-600BPM,大小形态不同
3.R-R间期绝对不等
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P波不易找到
2.頻率大于150次
3.R-R绝对规则
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P波与R波无关
2.房率大于室率
3.阻滞部位越低心室率越慢,并趋增宽
七.急性心肌缺血:1.典型ST-T改变.缺血区导联ST段压低,非缺血区ST段相应抬高
2.T波可先高大,后转为倒置,呈缺血T改变
八.急性心肌梗死:1.异常Q波,宽0.03-0.04S
2.ST段弓背向上抬高
3.T波急性期与抬高的ST段形成单向曲线,持续几小时到几周,逐步转变成缺血型的T波倒置.
¨
“金实不鸣”:新病,多属实证。常因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浊阻肺而致。
¨
“金破不鸣”:久病,多属虚证。阴虚火旺,肺肾精伤。
¨
谵语
表现: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病机:热扰心神,实证。
¨
郑声
表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
病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属虚证。
¨
独语
表现: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
病机:心气不足,心神失养;气郁痰结,阻蔽心窍。
主病:癫证,郁证。
¨
错语
表现: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
病机:虚证——心气不足,心神失养。
实证——痰湿、瘀血、气滞。
¨
狂言
表现: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燥妄言。
病机:气郁化火,痰火扰心。属阳证、实证。
主病:狂病、伤寒蓄血证。
¨
言謇
表现:神志清楚,吐字困难,吐字不清。
病机:风痰闭窍;风痰阻络。
¨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可见梨形心
¨
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可见靴形心
¨
心包积液
可见烧瓶心
¨
中药的性能
¨
四气:寒、热、温、凉,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
¨
五味。
辛:发散、行气、行血。
甘: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收敛固涩、生津止渴。
苦:泄、燥湿、坚阴。
咸:软坚散结和泻下。
¨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或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药物作用定位的概念。
¨
升降浮沉指辛、甘,温热药物多升浮,酸、苦、咸,寒凉药物多沉降;药物多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少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第二 中药的应用
一、中药的配伍“七情”配伍。
1.单行:指药物的单独应用。
2.相须:药物的性能功效相似,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
3.相使:药物的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
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配伍。
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二、用药禁忌
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2.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三、用药剂量
四、用法
A 一般而言,解表药、芳香药应避免久煎,以免耗散药物有效成分,降低疗效;
B 矿物药、贝壳类药、滋补药大多应久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确保疗效;
C 有的粉末状药物或细小植物种子宜包煎,使在煎药时不致浮散或糊底(如蛤粉、车前子等);
D 贵重药宜另煎(如人参等);
E 胶质药宜烊化(如阿胶等);
F 液体药(如生姜汁、竹沥等)及某些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等)宜冲服。
2.服药时间:一般中药大多可在饭前或饭后1—2小时服。此外,A滋补药宜饭前服,B驱虫药、泻下药宜空腹服,D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药宜饭后服,E安眠药宜睡前服。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音:呼笑歌哭呻;五动:握忧哕咳栗;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五脉:弦洪缓浮沈
五色主病
※面白: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面色淡白无华--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白光白虚浮--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面黄:主脾虚、湿证。
★面色萎黄--脾胃气虚。
★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面目肌肤一身俱黄者,称为黄疸。
※面赤: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满面通红--属实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属阴虚证。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颧颊泛红游移不定--戴阳证。
※面青: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属寒盛、痛剧。
★面色、口唇青紫--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间,又称苍黄--属肝郁脾虚。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显现青色--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色黑而暗淡--多属肾阳虚。
★面色黑而干焦--多属肾阴虚。
★眼眶周围见黑色--多属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左寸关尺分候脏腑: 心肝肾,右寸关尺分候脏腑寸:肺脾命
¨
按照相生关系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法:
a 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证。
b 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适用:肾阳式微而所致之脾阳不足。
c 培土生金法:健脾气以补益肺气,适用:肺气虚弱,脾运不健者。
d 金水相生法:补肺阴以滋肾阴,适用:肺肾阴虚者。
¨
按照相克关系治则:抑强扶弱。
治法:
a 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平肝和胃、调理肝脾,是疏肝健脾相结合,以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
b 陪土制水法:敦土利水法,以健脾利水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一种方法。
c 佐金平木法:辅佐肺金以制肝木,辅佐肺金,清肝泻火降气。
d 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是泻心火与补肾水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
肾为水火之宅,肾阴虚亦可致相火偏旺,也称水不制火,这属于一脏本身水火阴阳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中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
¨
中药学横向总结
¨
性能特点
¨
要药
¨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
止呃之要药:柿蒂
¨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
疥疮之要药:硫磺
¨
良药
¨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
理气良药:沉香
¨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
佳品
¨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
圣药
¨
“呕家圣药”: 生姜
¨
“疮家圣药”: 连翘
¨
通用药
¨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
治风通用药:防风
¨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
经典用语
¨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
“夏月麻黄”:香薷
¨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
“将军”:大黄
¨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
“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
“祛瘀生新”:桃仁
¨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
病证选药
¨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
¨
阴署证:
香薷
¨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
项背强痛:葛根
¨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
太阳头痛:羌活
¨
阳明头痛:白芷
¨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
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
引产: 天花粉
¨
无汗骨蒸:牡丹皮
¨
有汗骨蒸:地骨皮
¨
梅毒:土茯苓
¨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
鸡眼赘疣:鸦胆子
¨
回乳:芒硝(外用) 麦芽
¨
诸骨鲠喉:威灵仙
¨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
膏淋:萆薢
¨
血淋:蒲黄
¨
虚寒呃逆:丁香
¨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
肺胃出血:白及
¨
手足皲裂:白及
¨
脱发:
侧柏叶(外用)
¨
阴疽流注: 白芥子
¨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
噤口痢:石菖蒲
¨
休息痢:鸦胆子
¨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
口中甜腻:佩兰
¨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
口疮:吴茱萸
¨
龋齿疼痛:筚拨
¨
手足皲裂:白芨
¨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雷丸 榧子 芜荑
¨
风痰证:
天南星
¨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锁阳 杏仁
¨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
脱发:侧柏叶
¨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
胸痹:薤白
¨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
梅毒:土茯苓
¨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
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
扩瞳:青葙子
¨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
虚火咽痛: 玄参
¨
阴虚外感: 玉竹
¨
安蛔止痛: 乌梅
¨
配伍用药
¨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
¨
肛裂:6,12
¨
内痔:3,7,11
¨
赘皮外痔:6,12
¨
血栓性外痔:3,9
¨
混合痔:3,7,11.其中11最多
¨
漏管:4cm以内,内口与外口相对
4cm以外或齿线后
内口多在后正中线
¨
上肢内外侧前中后:肺包心,肠交肠
¨
下肢外内侧前中后:胃胆旁,脾肝肾
¨
至阴
纠正胎位
少泽
治乳少
丰隆
化痰
支沟
通便
行间
目赤肿痛
通里
舌强不语
内关
呕吐
四逢
小儿疳积,百日咳
¨
复溜穴
盗汗,热病汗不出
¨
动脉波动处是
太渊
又为脉会
¨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胃,结肠岩
¨
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肺,食管岩
¨
多食易肌
胃强脾弱
¨
善肌多食
胃火盛
¨
肌不欲食
胃阴虚
¨
脾
喜燥恶润
¨
胃
喜润恶燥
¨
桂枝汤
桂枝:芍药=1:1
¨
佐金丸
黄连:吴茱萸=6:1
¨
小建中汤
桂枝:芍药1:2
¨
完带汤
白术:山药=1:1
¨
当归补血汤
黄芪:当归=5:1
¨
六一散
滑石:干草=6:1
¨
竹叶石膏汤
麦冬:半夏=2:1
¨
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首昌卫营气血辩证的是
叶天士
¨
血腑逐淤汤治疗心悸出自《医林该错》,“真心痛....夕发旦死”出于《素问》,降呕吐分虚实的是
张介滨
¨
明确的痢疾可以传染的是
金代;把痢疾与泄泻称为下利的是
张仲景;“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语出自刘何间
¨
外科鼻祖
华佗;葱管导尿
孙思邈;第一部病因病机专著是《诸病源候论》;陈实功《外科正宗》提出十五戒要“善病洞泻寒中”指长夏
“善病痹厥”指冬季
¨
治泻九法出自《医宗必读》;子满——》羊水过多——》千金鲤鱼汤;《景岳全书》“无虚不作眩”
¨
《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帛片测定有无黄疸——》《马王堆医书》;针经是指《灵枢》
¨
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该错》
¨
“三日疟”韩善征
摩莉 发表于 2011-09-10 16:36:23 内容:
战胜自己 发表于 2011-09-11 02:33:00 内容:
¨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
止呃之要药:柿蒂
¨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
¨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
疥疮之要药:硫磺
¨
良药
¨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
理气良药:沉香
¨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
佳品
¨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
圣药
¨
“呕家圣药”: 生姜
¨
“疮家圣药”: 连翘
¨
通用药
¨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
治风通用药:防风
¨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
经典用语
¨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
“夏月麻黄”:香薷
¨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
“将军”:大黄
¨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
“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
“祛瘀生新”:桃仁
¨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
“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
病证选药
¨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蜈蚣
¨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
¨
阴署证:
香薷
¨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
项背强痛:葛根
¨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
太阳头痛:羌活
¨
阳明头痛:白芷
¨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
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
引产: 天花粉
¨
无汗骨蒸:牡丹皮
¨
有汗骨蒸:地骨皮
¨
梅毒:土茯苓
¨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
鸡眼赘疣:鸦胆子
¨
回乳:芒硝(外用) 麦芽
¨
诸骨鲠喉:威灵仙
¨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
膏淋:萆薢
¨
血淋:蒲黄
¨
虚寒呃逆:丁香
¨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
¨
肺胃出血:白及
¨
手足皲裂:白及
¨
脱发:
侧柏叶(外用)
¨
阴疽流注: 白芥子
¨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
噤口痢:石菖蒲
¨
休息痢:鸦胆子
¨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
口中甜腻:佩兰
¨
排石:海金沙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
喉痹:络石藤灯心草
¨
口疮:吴茱萸
¨
龋齿疼痛:筚拨
¨
手足皲裂:白芨
¨
失音:诃子桔梗 胖大海
¨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雷丸 榧子 芜荑
¨
风痰证:
天南星
¨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锁阳 杏仁
¨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
脱发:侧柏叶
¨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
胸痹:薤白
¨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
梅毒:土茯苓
¨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
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
扩瞳:青葙子
¨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
虚火咽痛: 玄参
¨
阴虚外感: 玉竹
¨
安蛔止痛: 乌梅
¨
配伍用药
¨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战胜自己 发表于 2011-10-26 20:21:13 内容:
离开海の鱼 发表于 2011-10-27 08:42:26 内容:
回复#9楼战胜自己的帖子
执业中药师和西药师考的法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您明年报执业西药师的话,药事法规是不能免考的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