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2月24日 19:00-21:00
详情12月31日 14:00-18:00
详情【概述】脑性瘫痪指由多种因素所致的脑部损害,而在出生时即已存在的运动功能障碍。病程一般呈非进展性且有逐渐改善的倾向。
发病原因以围产期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最为常见,其次为妊娠中毒、感染、有害放射影响;出生时的难产、脑部挫伤、窒息等。但更多患者致病原因不明确,本病主要表现为随意肌的运动功能障碍,以痉挛瘫痪为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本病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智力多正常,仅有双下肢轻度强直和无力,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善。重者多伴有智力发育不全,语言能力低下,学习困难,视、听障碍和严重瘫痪。患者常于儿童期死于并发感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由于神经系统(锥体束和锥体外系统)受累,表现为两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多出现在双下肢,形成其特有的剪刀状步态(或称为痉挛性截瘫步态),即两大腿靠近,膝关节紧贴,大腿与小腿半屈曲且稍内旋,足下垂,内旋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内翻,足尖也互相靠近,两足踵分开。如嘱患儿大腿与小腿伸直,则整个下肢都动,或躯干也随着动。站立时足尖着地,足内翻,两膝靠近,两下肢呈交叉状(图241)。
查体时可见:患儿智商低下,反应迟钝,行为障碍,上臂内旋贴于胸旁,前臂旋前,手、腕及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双下肢呈明显的痉挛性截瘫步态(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肌肉张力增高,上肢可出现霍夫曼征阳性,下肢可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等锥体束损害的阳性体征。
【诊断和鉴别】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特殊步态对本病诊断一般不成问题。
通过详细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头颅X线平片、头颅CT和MRI等检查可排除颅内进展性及占位性病变。
【治疗】1.治疗原则 益气活血,滑利关节,恢复肢体功能。
2.常用穴位及部位 百会、四神聪、风池、大椎、背俞、至阳、筋缩、命门、气海、关元、曲池、合谷、环跳、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昆仑等穴,及头部、四肢屈肌部分。
3.常用手法 按揉法、按压法、扫散法、拿法、擦法等,及关节运动法。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法:患儿取坐位,医生面对患儿,先单手按揉百会和双手按揉四神聪,每穴1分钟。继而在两侧颞部作扫散法,每侧30~50次。拿风地及颈段棘旁肌肉,上下往返移动,指揉大椎穴约2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先以掌根按揉双侧骶棘肌自上而下,上下往返1~2分钟。然后以双指揉法施于膀胱经背俞自上而下,上下往返多次,心俞、隔俞、脾俞、肾俞为重点,每穴1分钟定点指揉。再对督脉经至阳、筋缩、命门诸穴进行指揉法,每穴1分钟。最后对督脉、膀胱经分别予以擦法,以热为度。
患儿取仰卧位,医生坐于患儿右侧以摩腹和指揉气海、关元穴共5分钟。最后以双手拇指分别按揉双侧足三里穴,每侧1分钟。
(2)随证加减:
上肢瘫痪者:以掌根按揉肩部三角肌,搓肩关节,按压肩三穴,并配合肩关节环转的被动运动,约3分钟。拿肱三头肌和前臂屈肌群,配合做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后的被动运动,约2分钟。再指揉外关、阳池诸穴,配合做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过伸和拇指外展的被动运动,约3分钟。
下肢瘫痪者:在俯卧位时,重点按压、按揉环跳、承扶穴,并配合髋关节内、外旋转和后伸的被动运动,约2分钟。以掌根按揉股后、小腿后及跟腱,以跟键为治疗重点可配合拿法、擦法,并加强踝关节背伸的被动运动,约3分钟。在仰卧位时,股内收肌群是治疗重点,在局部施以掌根按揉法,并配合髋关节外展的被动运动,拿内收肌,弹拨内收肌,约3分钟。指揉血海、阳陵泉、解溪诸穴,擦胫前肌以热为度约3分钟。以屈膝压足(图242)结束治疗。
12月24日 19:00-21:00
详情12月31日 14:00-18: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