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概述】脊髓灰质炎是由一种亲神经病毒所起的急性传染病,常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因多见于小儿,且部分患儿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或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故又名小儿麻痹症。本病多散发,但易流行,以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夏、秋季发病为多。因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点为具有嗜神经毒性,其他组织则受害较少。病毒虽可散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但以脊髓损害为主,脑干次之,尤以运动神经元的变化最显著,故临床上常见有四肢弛缓性瘫痪。瘫痪大都在4~6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较快恢复,以后则恢复缓慢。若未及时积极治疗,则长期瘫痪的肢体可发生肌肉萎缩,血液供应不良,骨骼发育受阻而严重影响活动能力,留下后遗症畸形。瘫痪好发于下肢,上肢则较少。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痿症”范畴。有“肺热叶焦,则生痿癖”的记载。痿者萎也,有萎软无力的意思。
【临床表现】
1.前驱期 大多有低热或中等度热,伴咽痛乏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或有纳呆、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与病毒首先侵犯上呼吸道及肠道有关。3~4天后,大多数患者体温下降痊愈(称顿挫型),一部分患者则进入瘫痪前期。
2.瘫痪前期 当体温下降后又再次上升,此时除发热,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外,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全身肌肉痛、婴儿不愿人抱,动之即哭。
3.瘫痪期 热退后腱反射首先减弱或消失,并相继出现不同部位的瘫痪,其特点为弛缓性,但感觉正常。分布不均匀,不对称,肌张力减低。
4.后遗症期 急性期过后1~2周瘫痪肢体逐渐恢复,运动范围及肌力逐渐增加,一般都从肢体远端开始,腱反射亦渐恢复正常。若不及时治疗,失去了神经自主恢复功能,则发生了小儿麻痹症的种种肢体畸形(如马蹄内翻足,高弓足、膝反弓等)。
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到脊髓灰质病毒,粪便阳性可持续2~3周。早期从血液及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的意义更大。
【诊断和鉴别】
1.诊断 轻症及瘫痪出现前不易诊断,但只要认真了解病史,流行病史和进行体检,病毒分离等就能提高诊断正确性。
2.鉴别诊断
(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往往无发热和仅有上呼吸道炎症;弛缓性瘫痪逐渐出现,呈对称性、上行性。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肌瘫痪危及生命。常伴有感觉障碍,一般瘫痪恢复快而完全,少有后遗症。
(2)脑性瘫痪:起病急,伴有意识障碍,瘫痪呈痉挛性,以一侧上、下肢(偏瘫)为多见。病毒分离有利于鉴别。
【治疗】本病应及早治疗,一般在热退后有隔离的条件下方可进行推拿治疗;或病患后4~6周无传染的情况下进行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温经通络,荣筋养肌,矫正畸形(以下肢为例介绍)。
2.常用穴位及部位 夹脊、环跳、委中、髀关、伏兔、血海、足三里、阳陵泉、承山、解溪、昆仑等穴,及整个肢体。
3.常用手法 指揉法、掌根按揉法、拿法、擦法、关节运动法等。
4.操作方法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患儿取俯卧位,医生立于患侧,首先指揉患侧腰椎旁夹脊穴,最好有酸胀得气感,约2分钟,并循腰、臀、股后、小腿后至足跟腱部施掌根按揉法,上下往返,并结合穴位(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进行点、按重刺激,约5~8分钟。若伴有马蹄下垂畸形者,跟腱是推拿治疗重点滁局部按揉外,可配合拿跟腱,和配合做踝关节过伸的被动运动。最后以擦法施予跟腱处以热力度。
(2)患儿取仰卧位,医生立于患侧,对股前、小腿前外侧肌群作重点治疗。祖国医学认为“治痿独取阳明”即以阳明经为主。取掌根按揉法施于股四头肌及胫前肌,上下往返,并配合指揉髀关、伏兔、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诸穴,均以有得气感为佳。继而可做患肢的被动屈伸,髋关节、踝关节旋转等运动。拿股四头肌、拿胫前肌,以增强手法刺激力。
最后以擦法施予胫前肌、足背,以热为度。总共治疗约10分钟。
【自我保健】
【注意事项】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推行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2.患儿自发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呼吸道和胃肠道隔离)。
3.在流行季节避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对后遗症应及早医治,防止畸形的发生。
5.患肢保暖,并鼓励指导患儿作功能锻炼,恢复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