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师承 > 辅导精华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中医内科学相关知识点汇总

2018-08-23 13:48 医学教育网
|

关于中医师承/确有专长中医内科学相关知识点汇总相信很多人比较感兴趣,下面医学教育网编辑将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痰火扰心型心悸

主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2.风热犯肺型咳嗽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3.肝脾肾功能失调是鼓胀病机的关键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是形成鼓胀的基本条件;其次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职,遂致水湿停聚;而由于肾脏的气化功能障碍,不能蒸化水液而加重水湿停滞,也是形成鼓胀的重要因素。其中气滞血瘀水停互为因果,是邪实的主要病理机制,正虚是气滞血瘀水停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鼓胀所涉及的脏腑主要为肝脾肾。

4.他脏及肺致咳的病机

他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所致;或因饮食不当,熏灼肺胃,过食肥甘辛辣,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而致咳。

5.胸痹

(1)心血瘀阻

症状: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更甚,甚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病机:血行淤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降香、郁金)

(2)气滞心胸

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宇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病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

(3)痰浊闭阻

症状: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咳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病机: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栝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甘草、石菖蒲、陈皮、枳实)

(4)寒凝心脉

症状: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病机: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桂枝、细辛、薤白、栝蒌、当归、芍药、甘草、枳实、厚朴、大枣)

(5)气阴两虚

症状:心胸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动则益甚,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恍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病机: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黄芪、炙甘草、麦冬、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

(6)心肾阴虚

症状: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病机:水不济火、虚热内拙、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炙甘草、茯苓、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芍药、阿胶)

(7)心肾阳虚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咣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病机: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

6.中风

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病机:络脉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

(2)风阳上扰证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病机: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穿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芩、山栀、牛膝)

(3)阴虚风动证

症状: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病机: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钩藤

中脏腑

(1)痰热腑实证

症状: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神识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病机: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陈胆星、黄芩、全瓜蒌、赤芍、丹皮、牛膝)

(2)痰火瘀闭证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病机: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石菖蒲、郁金)

(3)痰浊瘀闭证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病机: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治法: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茯苓、橘红、竹茹、郁金、石菖蒲、胆星、天麻、钩藤、僵蚕)

(4)脱证(阴竭阳亡)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病机: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

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病机: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方药:解语丹加减。(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地龙、僵蚕、全蝎、远志、菖蒲、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

(2)气虚络瘀证

症状: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病机: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地龙、牛膝)

(3)肝肾亏虚证

症状: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病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干地黄、首乌、枸杞、山萸肉、麦冬、石斛、当归、鸡血藤)

7.水肿

阳水

(1)风水相搏证

症状: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

病机: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芩)

(2)湿毒浸淫证

症状: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者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病机: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3)水湿浸渍证

症状: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病机:水湿内停、脾气受困、脾阳不振。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草果、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4)湿热壅盛证

症状: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病机: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羌活、秦九、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猪苓、茯苓、泽泻、木通、赤小豆、黄柏、商陆、槟榔、生大黄)

阴水

(1)脾阳虚衰证

症状: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倦乏力;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病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干姜、附子、草果、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茯苓、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2)肾阳衰微证

症状: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增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病机: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附子、肉桂、巴戟肉、仙灵脾、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

(3)瘀水互结证

症状: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病机: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

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益母草、红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泽泻、车前子)

8.消渴

上消

肺热津伤证

症状: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病机:肺脏燥热,津液失布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减。(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黄连、黄芩、知母)

中消

(1)胃热炽盛证

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病机: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加减。(生石膏、知母、黄连、栀子、玄参、生地黄、麦冬,川牛膝)

(2)气阴亏虚证

症状: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病机: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木香、藿香、葛根、天冬、麦冬)

下消

(1)肾阴亏虚证

症状: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机:肾阴亏虚,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怀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2)阴阳两虚证

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病机: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怀山药、茯苓、附子、肉桂)

以上关于“中医师承/确有专长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汇总”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报考地区
更多 >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林君砚 中医师承 《中医妇科学》 免费试听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