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上午,我们走进镇远县芽溪村村卫生室,里面挤满了来看病的村民。一个身材魁梧的医生穿梭在人群中,询问患者的病情。他就是该村医生黄成孝,今年62岁。
“黄医生,我的右肩膀痛得厉害,请你看看嘛!”刚从施秉县施洞乡来的杨光明老人请求道。
“好的,你先坐一会儿,我马上来。”黄成孝和蔼地回应道。从他行医的第一天算起,至今忙碌了42年。
从小立志当医生
“我小时候的一次生病,深刻地体会到了就医难的痛苦。长大后,我要当一名乡村医生。”黄成孝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从医经过。
1955年,黄成孝出生在芽溪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一次,6岁的他发高烧,出现脚痉挛,疼得一语不发。他母亲心急如焚,赶紧就叫人请村里的罗医生来整治。在山上干活的罗医生得知消息,就急匆匆地赶回家,拿上急救箱奔向黄成孝家。罗医生一进门,就给他治疗。几分钟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那一刻,他就觉得医生是那么神奇和伟大。从此,他就萌生了长大当医生的想法。
在童年生活中,黄成孝目睹了乡亲因为贫困而备受病痛的折磨,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今后治病救人的信念。
1975年8月,高中毕业的黄成孝毅然放弃了当教师的机会,参加了县里的赤脚医生培训。他勤学好问,刻苦用功。学习培训结束,他被分配到涌溪乡卫生院工作,如愿以偿地当上一名乡村医生。
在工作中,黄成孝认真负责,奋发进取。他多次参加业务培训,逐渐成长为一位医德高、业务精的医生,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并担任涌溪乡卫生院院长。 “当时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医疗条件也比较差,很多老百姓没钱看病就硬撑。还有就是山路崎岖,老百姓看病很困难。”黄成孝回忆起了80年代在乡里工作的情形。那时,他每每想起家乡芽溪生病的父老乡亲,心里就五味杂陈。
1986年8月,黄成孝毅然离开乡卫生院,在芽溪村自己的家里建起了一所简单的村级便民卫生室。
刚开始,乡亲们对黄成孝半信半疑,有病痛只是上门去要点止痛的普通药物。面对到这种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他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深知,要取得乡亲们的信任就必须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更加周到。于是,他白天就背着医药箱,穿着草鞋,翻山越岭,走寨窜户,有时甚至步行十几里山路上门巡诊。晚上,他夜读医书,钻研医术。
1987年,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黄成孝赴甘沟打预防针,由于山路湿滑,不慎摔跤,脸上划破了好几道口子,鲜血流淌。同时,左耳摔伤,隆隆作响。他立即做了简单的处理,就赶去医院治疗。医院的医生给他缝了20多针。不幸的是,他的左耳摔伤,听力严重受损。可是,他伤势好转之后,又开始走村窜寨巡诊。
在巡诊中,他深知乡亲们日子的艰难,只收取药费。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他不仅不收钱,有时还给患者留下点钱。没过多久,他就走遍了村里的各个寨子,治好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难病患。他良好的口碑,不胫而走。
1998年,有一名没有任何身份信息的“间歇性精神病障碍症”患者出现在芽溪村,当地村民都很害怕。但黄成孝没有嫌弃,把他接到自己的卫生室,对他精心治疗,一直护理到康复,还提供吃住。那位患者痊愈后,他还赠给他衣服和返乡路费,并亲自把他送上返回四川老家的火车。
渐渐地,来卫生室就诊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很多外地人。乡亲们又开始担心,黄医生收费是不是要提高了。然而,黄成孝说:“宁愿自己多累一点,少赚一点,也要让乡亲特别是贫困的乡亲看得起病。”他坚守初心,为乡亲们看病只收取药费和基本治疗费,开药只开最有效最便宜的药,多的、贵的一律不开,而且贫困家庭看病一律免收治疗费。人们把他良好的医德医术口耳相传,对他十分赞赏。
心系乡亲献真情
“医者父母心”,黄成效恪守行医的宗旨。他一方面行医,一方面乐善好施,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芽溪村贫困户刘世荣,今年68岁,患病在身,长期服药。“我每次去黄医生那里买药,他都免费!”刘世荣感激地说。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黄成孝十分关心乡亲的生产生活,
早在1995年,黄成孝就捐资1000元帮助修建芽溪小学。为乡里、村里修公路、河堤、桥梁等捐款共计8万余元。2008年雪凝灾害中,为支持家乡群众重建家园早日恢复生产,他捐资2000元。他心系灾区,积极向汶川地震、报京大寨火灾、望谟山体滑坡等灾区捐款捐物价值共计10余万元。
黄成孝还经常向贫困户和失学儿童进行义诊和捐助。他用自己的针灸技术免费为患者治疗上万人次。从卫生室建立至今,共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其他贫困群众减免赊欠的医疗费用近20万元。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黄成孝获得了上级的各种表彰。2006年,他荣获黔东南州“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8年,他被授予镇远县“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他获得2007-2008年度“贵州省农村拔尖乡土人才”称号……2014年,他荣获镇远县第二季“感动镇远”、“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在各种荣誉面前,他并没有忘记初心,仍然一如既往地工作。
2016年,他成为了一名县政协委员,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他深入了解乡亲的生产生活,及时提出和上报一些议案,并且得到了采纳。
如今,黄成孝已退休,把村卫生室的担子交给了大学毕业从医的儿子,而他仍在卫生室工作。他说:“我只要眼睛不花,就会一直这样忙下去,直到不能动的那一天!”朴实而又深刻的话语,诠释了一个乡村医生的全部内涵:他用一生守护乡亲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