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儿媳刘春梅又在小诊所里整理起了药箱,廖正花一边叮嘱她别忘了带高血压药,一边也整理起自己的听诊器。原来,今天她还要跟儿媳一起到马迹自然村,为村里的老人体检、送药。“按虚岁算,她都快要70岁了,还是放心不下这些乡亲,一定要亲自去给他们检查才放心。”儿媳小声说道。
今年67岁的廖正花是福建省浦城县忠信镇坑尾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乡村医生这个职业她一干就是47年。
浦城县忠信镇坑尾村平均海拔700米,村民分散居住在方圆50多平方公里的7个自然村。廖正花是坑尾村土生土长的乡村医生,她挎着药箱,拄着拐杖,挽着裤腿,走村入户47年,只为救治每一个患病的村民。如今,她身体不如前了,考虑坑尾村村民居住分散,把在外打工的儿媳刘春梅叫回家,带在身边,一起走村入户,手把手地教她行医技能。
“当一名乡村医生和接生员,为乡亲们解除病痛。”这是廖正花从小立下的志向。她16岁还在念书时,那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她目睹村里一产妇难产死亡。当时村中没有接生员和医生。村民要看病,只能到20多公里外的公社卫生院。由此,廖正花在心中立下了当一名乡村医生的决心。廖正花的父亲会懂些中草药知识,每当廖正花遇上头疼脑热时,她父亲就上山采草药给她吃。廖正花对当医生充满兴趣,总是缠着父亲给她讲药名、药理,她认认真真地做记录。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她如愿当上了坑尾村的“赤脚医生”,成为村里的接生员。
在廖正花的记忆中,“打针不难学,要胆大心细。”这是恩师林冬琴对她的教诲。她行医的第一位患者是本村的左富,他高烧至40度,廖正花用西药加输液的方法给他治疗,还是没法把高烧退下来,急得她连夜叫上邻居打着手电到浦城海拔最高的营盘尖上采摘的退烧草药,服下草药,左富的烧才退了下来。
村支书刘善庭说,廖正花是乡亲们的“急救箱”,40多年来,不管是黄昏黎明,还是半夜三更,她都是随叫随到。一个冬天的凌晨,天还没亮,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就有人来叫廖正花看病,廖正花二话没说,撑着雨伞,步行20多公里到马迹自然村为病人看病,并帮山里的孩子们接种疫苗。那天她光在雪地里就走了12个小时,在回来的路上天黑了,她一个人借着雪光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行走,路上结着冰,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为了防滑她只能将磨平底的旧军用鞋脱了,穿着袜子走,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钟。
廖正花为人心善,看病常常只收药费,不收诊费,贫困的人还不收钱,有时上山为人看病,药物比较多,她还出钱请人帮助挑药箱。
在村卫生所的墙壁上,挂着“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浦城县首届道德模范”牌匾。这是她47年行医路上奉献人生、助人为乐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