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是给村里的王大爷定期随访的日子。挎起用了多年的医药箱,穿上白大褂,陈玉出了门。
作为跳磴镇跳蹬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从22岁青春年华到65岁花甲之年,43个寒来暑往,陈玉跑遍了跳蹬村的每一个村组每一户村民,对乡亲们不离不弃默默付出,泥泞小道见证了她的博大胸襟,一张张处方诉说着她行医数载的感人事迹,乡亲的眼神道出了对她的信任与挚爱。她用妙手传递着一个普通村医的赤子情怀,用仁心写满了人间大爱,前段时间她更登上第54期“重庆好人榜”。
她的决定,让人感觉踏实
走进卫生室,一张简易的木桌和板凳、一个满是疤痕累累的医药箱、一个用了很久的电脑、两张单人床,这就是陈玉卫生室所有的家当。
今年65岁的陈玉是土生土长的跳磴镇人,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医的她18岁进入了条件较好的工厂卫生室,但是,每次想到家乡的乡亲们看病比较麻烦,她的心就会难受。于是,在工厂卫生室只工作了4年,她毅然选择回到了养育她的跳磴镇,做起了一名乡村医生。
从此,陈玉免费为村民测血压、测体温、心肺听诊,向村民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及相应防范知识、对适应预防接种婴幼儿及儿童的父母讲解预防接种的好处、一些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的预见和处置等。她43年如一日,坚守在村民健康的战线上,受到了村民的高度好评。
她的行动,让人感觉温暖
忙碌,是陈玉的生活常态。有时候还没起床,她就被一通电话叫醒,赶去村民家里看病。多年的乡村医生生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陈玉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有时间,就喜欢到村民家“串门”巡访,下班后的出诊,几乎是陈玉每天必做的事,可以说她的足迹遍及村子的每个角落。
谈到村民的健康状况时,陈玉烂熟于心:“今年68岁的杜大爷有高血压,隔壁村的杨大妈刚抱了孙子,李老师的儿子对药物过敏……”她的脚步几乎踏遍了村里每一户人家的门槛,村里人也都知道这个医生的能耐,看见她都会聊上几句。
陈玉多年的行医中,在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她对待病人像待自己家人、亲人一样呵护照顾,她常说:“这样做才不辜负给予我信任和厚爱的父老乡亲,我是农民的孩子,为农民治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采访期间,不断有人来向陈玉问诊,大部分是本村的,也有邻村的,还有一些是从其他地方赶来的。正在看病的邻村周大爷说:“陈医生,看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从不乱开药,我年前头痛,请陈医生开几盒药,她让我按时吃药,有时候还亲自打电话提醒我。她不仅医术好,人也好,我很感动!”
她的言语,选择就要坚持
在陈玉卫生室的柜子里,还摞着十几本手写的“健康档案”。她说,这些“健康档案”是她43年每次就诊时记录下来的,随时方便查看,“我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尽量让病人少花钱、少麻烦,但遇到紧急病情,需要到大医院治疗的一定不能耽搁。”
病人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陈玉并没有因此丢掉自己的行医准则,一心为病人健康着想,注重和病人的交流沟通,正是她的真诚,善良和用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赢得了方圆几个村的称赞。
多年的行医生涯,就连老伴都成了半个“医生”。每次去患者家,老伴都会细心地把需要的瓶瓶罐罐准备好。回想起自己的大半辈子,陈玉坦言医生的职责给了她最初的成就感,但是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我们这里看病是不分时间的,没有三更半夜的概念,也没有放假的休息,随时有病人来求诊。”陈玉说,“我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的,几乎所有村民都知道我的电话。今年春节,我也基本上都是在卫生室值班中度过。”
“我今天65岁了,但身体还不错,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陈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