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方剂集锦 > 正文

苏叶的功效和作用

2015-05-12 16:29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现代生活节奏快,我们有时候很少会出去踏青,接触大自然。大家踏青的时候见到苏叶,可能不认识。在这里医学教育网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苏叶的药用价值以及苏叶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

苏叶是什么?

苏叶在生活中是一个常见但不起眼的植物。其实苏叶(中草药)一般指紫苏叶。

紫苏叶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紫苏和野紫苏的叶带叶小软枝。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士,干后将叶摘下即可。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协定缘具圆锯齿。

叶柄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苏叶的颜色,苏叶的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

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叶柄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苏叶的颜色,大家知道苏叶长什么样子吗?其实苏叶的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

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苏叶的古代用处

紫苏出自陶弘景:(紫苏)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其无紫色、不香、似茬者,名野苏,不任用。

《本草图经》:紫苏,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夏采茎叶,秋采实。苏有数种,有水苏、白苏、鱼苏、山鱼苏,皆是荏类。白苏方茎圆叶,不紫,亦甚香,实亦入药。鱼苏似菌陈,大叶而香,吴人以煮鱼者,一名鱼舒。生山石间着名山鱼苏,主休息痢,大小溪频数,干末米饮调服之,效。

《纲目》: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圆而有尖,四围有锯齿;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ZU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

1、《本草汇言》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芎穷、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花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一物有三用焉:如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节不利,或脚气疝气,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设或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三者所用不同,法当详之。

2.《药品化义》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丹溪治春分后湿热病,头痛身热,脊强目痛,鼻干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助其威风,发汗解肌,其病如扫。取其辛香,以治抑郁之气,停滞胸膈,入分心气饮,开心胸郁热神妙。

如寒滞腹痛,火滞痢疾,湿滞泄泻,少佐二、三分,从内略为疏表解肌最为妥当。参苏饮治虚人感冒风寒,方中一补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义,减去人参,或服之不应,或邪未散而正气先虚。

苏叶的药用价值

性味:辛,微温,无毒

归经:脾经、肺经二经。

1、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3.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4.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