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 ~ 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
(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此时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
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氯化亚铁溶液,再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若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在液面以下而且有大量硫酸根存在,会生成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转瞬形成灰绿色Fe6(SO4)2(OH)4O3沉淀,但最后还会氧化成Fe(OH)3氢氧化铁红色沉淀
注:Fe(OH)2在含大量SO42-的条件下才会有灰绿色中间产物,此物质是Fe6(SO4)2(OH)4O3,这是一种氧基碱式复盐,是一种沉淀也是一种配合物。因为此物质里面含硫酸根,所以如果溶液里不含硫酸根则不会产生此种灰绿色中间产物。
实验结论
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转化成红褐色Fe(OH)3沉淀,方程式为: FeCl3+3NaOH=Fe(OH)3↓+3NaCl
可溶性碱和铁盐溶液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钠:
6NaOH + Fe2(SO4)3= 2Fe(OH)3↓ + 3Na2SO4
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反应: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受热分解产物及方程式:
2Fe(OH)3 ==△== Fe2O3 + 3H2O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OH)3 + 3H+(氢离子) = Fe3+(铁离子) + 3H2O
另外,氢氧化铁是两性氢氧化物,以碱性为主,新制得的氢氧化铁能溶于强碱:
Fe(OH)3 + KOH = KFeO2 +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