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士:《答疑周刊》2019年第24期:
《微生物学及检验》重要考点(一)
1.微生物的特点:①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②新陈代谢能力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③变异快,适应能力强;④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⑤个体微小。
2.微生物的分类:
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无核仁,染色体仅为单个裸露的DNA分子,不进行有丝分裂,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属于这类微生物的有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②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典型的核结构(有核膜、核仁、多个染色体,由DNA和组蛋白组成),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胞浆内有多种完整的细胞器。属于这类微生物的有真菌和原虫。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无细胞结构,由单一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必须寄生在活的易感细胞内生长繁殖。这类微生物有病毒、亚病毒和朊粒。
3.细菌形体微小,通常以微米为测量单位。菌龄与环境等因素对菌体大小有影响。
4.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菌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5.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能否运动可用于鉴定。
6.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培养时必须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细菌L型在该培养基中能缓慢生长,可形成三种类型的菌落:①油煎蛋样菌落;②颗粒型菌落;③丝状菌落。
7.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分枝方式繁殖。大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为每20~30min分裂一次,称为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0h才能分裂一次。
8.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4个时期:①迟缓期;②对数期;③稳定期;④衰亡期。
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①热原质;②毒素和侵袭性酶;③色素;④抗生素;⑤细菌素;⑥维生素。
10.S-R变异:指新从患者分离的沙门菌常为光滑型,经人工培养后菌落呈现粗糙型。常伴有抗原、毒力、某些生化特性的改变。
11.毒力变异:有毒力减弱和增强两种。卡介苗是一株毒力减弱而保留抗原性的变异株,预防接种对人不致病,却可使人获得免疫力。
12.基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
(1)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提供的游离DNA片段整合重组,使受体菌的性状发生变异的过程。
(2)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受体菌基因改变的过程。
(3)接合:是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所带有的F质粒或类似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
(4)溶原性转换:是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重组,使宿主菌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型变异。
(5)原生质体融合:两种经过处理失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混合可发生融合,融合后的双倍体细胞可发生细菌染色体间的重组。
13.细菌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14.鲎试验阳性表明有革兰染色阴性菌或内毒素血症,也可用于生物制品或注射液的内毒素污染检测。
15.暗视野显微镜多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察。
16.相差显微镜主要用于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
17.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染色(媒染)→(脱色)→(复染)。
18.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碱性复红、结晶紫、亚甲蓝等。
19.常用的酸性染料有伊红、刚果红等。
20.电离后显色离子带正电荷,易与带负电荷的被染物结合。由于细菌的等电点在pH2~5之间,在碱性、中性、弱酸性的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染料结合而着色。
21.蛋白胨是制备培养基时最常用的成分之一,提供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氮源。
22.培养基种类:
(1)基础培养基:含有基础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是肉浸液,俗称肉汤,主要成分含牛肉浸液和蛋白胨。基础培养基广泛用于细菌的增菌、检验,也是制备其他培养基的基础成分。
(2)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可加入葡萄糖、血液、生长因子等特殊成分,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和需要特殊生长因子的细菌生长。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平板、巧克力血平板等。
(3)鉴别培养基:利用细菌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作用底物和指示剂,观察细菌生长过程中分解底物所释放的不同产物,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细菌。例如糖发酵管、克氏双糖铁琼脂(KIA)、伊红-亚甲蓝琼脂和动力-吲哚-尿素(MIU)培养基等。
(4)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去抑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有助于所选择的细菌种类的生长。例如培养肠道致病菌的SS琼脂,其中的胆盐能抑制革兰阳性菌,枸橼酸钠和煌绿能抑制大肠埃希菌,因而使致病的沙门菌、志贺菌容易分离到。
(5)特殊培养基:包括厌氧培养基和细菌L型培养基等。前者是培养专性厌氧菌的培养基,除含营养成分外,还加入还原剂以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如疱肉培养基、巯基乙醇酸钠培养基等。后者是针对细胞壁缺损的细菌L型,由于胞内渗透压较高,故培养基必须采用高渗低琼脂培养基。
23.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1)常用的平板划线分离法有以下两种:①连续划线分离法:此法主要用于杂菌不多的标本。②分区划线分离法:本法适用于杂菌量较多的标本。
(2)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3)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4)穿刺接种法:此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管的接种。
(5)倾注平板法:测定牛乳、饮水和尿液等标本细菌数时常用此方法。
(6)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