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护士考试,专门整理了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控制与预防如下。
感染的控制
1.导管的保留与拔除 对于危重症患者导管常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导管一旦插人不应盲目拔除。
(1)需要保留导管的情况:
①患者仅有发热症状。
②不能证实患者有持续的血液感染。
③使用隧道型导管。
④静脉通道依赖性导管,如果定植菌种类明确,且非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与真菌,联合应用抗生素病情平稳或好转时。上述情况需在严密监测下保留导管。
(2)需要拔除导管的情况:
①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明显的感染征象。
②能够证实导管接口处病原菌定植。
③病情严重, 有不可解释的脓毒症表现。
④患者有瓣膜心脏病或粒细胞缺乏时,如导管远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时。
上述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
抗生素的应用
(1)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实验室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用抗生素。在病原菌培养结果报告前也可根据对CRBSI 致病菌的预测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待病原菌培养结果报告后进行调整。
(2)局部应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封管技术向导管内灌注高浓度的抗生素溶液,提高抗生素在定植部位的浓度,能够有效杀灭定植于导管内腔的病原微生物,但抗生素封管对于腔外感染无效。
(3)全身应用抗生素:保留血管内导管时应尽可能从导管输注抗生素,这样可提高定植部位的抗生素浓度。
如何预防
1.导管的选择可选用抗菌材料导管,此种导管表面附有抗菌药物或导管材料中加入了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长时间放置也会失效。需长时间放置导管的患者,最好选择隧道型导管或 PICC导管。
2.导管放置途径 置管时应优先选择锁骨下静脉,其次是颈内静脉,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以避免增加革兰阴性杆菌与真菌感染的机会。
3.置管过程中无菌技术 置管过程中严格的消毒与无菌操作是减少穿刺部位病原菌经导管皮肤间隙入侵的最有效手段。
4.导管穿刺部位皮肤保护 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导管穿刺点均可有效预防感染。使用透明贴膜的优点是便于观察穿刺点局部情况;而使用无菌纱布适于导管穿刺点有渗血情况。对于长期使用无皮下隧道静脉导管的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定期使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或使用碘伏纱布进行保护,以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几率。
5.导管连接部位保护 反复进行导管连接部位的操作会增加感染的机会。研究表明,密闭的导管连接系统能减少导管腔内病原菌定植。为减少感染应选用含有抗菌物质的保护帽, 同时,在连接导管前应做好局部消毒。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精华高频知识点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栏目!这里有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政策动态、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