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尽管某些药物与某些特征性病理改变有关,但并不能以此确定诱导肝损伤的药物。
(一)急、慢性肝炎样损伤
急性肝炎样损伤较为常见,可由多种药物所致,很难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鉴别。除小叶内坏死灶外,汇管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胆管损伤多提示药物引起的可能性大。
慢性肝炎样损伤的组织学改变多似慢性病毒性肝炎,但药物所致的肝细胞坏死主要以肝小叶第3区最为显著,可能与此区CYP450酶系活性高且肝窦内血氧含量低有关。少数药物如硫酸亚铁、可卡因以诱导汇管区周围肝细胞发生融合坏死为特征。
(二)胆汁淤积性损伤
胆汁淤积性改变是药物性肝损伤中最具代表的类型,主要特征为毛细胆管型胆汁淤积,伴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和汇管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雌激素、雄激素以及蛋白同化类固醇有时可引起单纯性胆汁淤积,不伴或仅伴轻度肝细胞损伤,汇管区可无炎症反应。
(三)脂肪肝
根据脂肪滴大小分为巨泡性和微泡性。巨泡性最常见,肝细胞质被单个的大脂肪空泡填充,细胞核受压移至外围是其组织学特征。而微小脂肪空泡填充于肝细胞质内,细胞核不移位,是微泡性脂肪变的组织学特征。
(四)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汇管区周围纤维化
可与慢性肝炎样损伤、胆汁淤积性损伤以及脂肪肝共同存在,疾病进展时可发展为弥漫性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单纯药物性肝硬化相对比较少见。
除上述病理改变外,药物还可引起非干酪样肉芽肿、肝静脉纤维性闭塞、肝紫癜、脂褐素过度沉积,甚至还有诱发肝癌、胆管细胞癌以及血管肉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