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医学部分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绪论 |
1.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 | 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的关系 |
熟悉 |
2.名称及基本概念 | (1)危重病医学的定义 |
掌握 | |
(2)急诊医学的定义 |
熟悉 | ||
(3)急救医学的定义 |
了解 | ||
(4)重症监测治疗病房的特点 |
了解 | ||
二、创伤后机体反应 |
1.病理生理 | (1)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 |
熟悉 |
(2)免疫系统反应 |
了解 | ||
(3)凝血系统的改变 |
了解 | ||
(4)微循环改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熟悉 | ||
2.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1)包括高代谢状态,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和体液变化 |
了解 | |
(2)生命体征的改变 |
掌握 | ||
① 循环系统的改变 |
掌握 | ||
② 呼吸系统的改变 |
掌握 | ||
③ 消化系统的改变 |
了解 | ||
④ 泌尿系统的改变 |
了解 | ||
三、围手术期 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
1.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 手术创伤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
熟悉 |
2.麻醉手术后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 (1)麻醉手术后体液量平衡失常的诊治: | ||
① 体液补充量的分析判断 |
掌握 | ||
② 体液治疗的实施 |
掌握 | ||
(2)麻醉手术后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 |||
① 低钠血症的分类、病因及病理生理和治疗 |
熟悉 | ||
② 高钠血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和治疗 | |||
③ 低钾血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和治疗 |
掌握 | ||
④ 高钾血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和治疗 |
掌握 | ||
⑤ 低镁血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和治疗 |
熟悉 | ||
⑥ 高镁血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和治疗 |
了解 | ||
(3)体液治疗的监测 | |||
体液治疗期间的临床监测 | |||
四、围手术期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 |
1.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 | (1)渗透、渗透压与渗透浓度的概念 |
掌握 |
(2)有效渗透分子与无效渗透分子 |
了解 | ||
(3)体液的渗透平衡 |
了解 | ||
2.体液渗透浓度的监测 | (1)常见的监测方法和原理 |
了解 | |
(2)临床应用 |
熟悉 | ||
3.体液渗透平衡失常 | (1)血液低渗状态:低渗状态的概念,血液低渗状态的病因、常见类型及临床表 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
熟悉 | |
(2)血液高渗状态:血液高渗状态的概念,血液高渗状态的病因、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
掌握 | ||
五、围手术期血液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 |
1.血液酸碱分析的参数及临床意义 | (1)pH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
掌握 |
(2)HCO3-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 |||
(3)PCO2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 |||
(4)BB、BE和BD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 |||
2.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断 | (1)分类和命名:分类,命名 |
掌握 | |
(2)临床特点;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临床特点,复合型酸碱失常的临床特点 |
掌握 | ||
(3)诊断:诊断标准和分析方法 |
掌握 | ||
(4)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 |
| ||
①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原则 |
掌握 | ||
② 代谢性碱中毒的治疗原则 |
掌握 | ||
③ 呼吸性酸中毒的治疗原则 |
掌握 | ||
④ 呼吸性碱中毒的治疗原则 |
掌握 | ||
六、血液气体分析 |
1.血气监测参数及临床意义 | (1)氧分压(PO2)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
掌握 |
(2)血氧饱和度(SO2)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
掌握 | ||
(3)氧总量(C-O2)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
掌握 | ||
(4)P50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
熟悉 | ||
(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
掌握 | ||
2.血气监测与呼吸生理 | (1)外呼吸与血气分析 | ||
① 肺通气功能与血气监测 |
掌握 | ||
② 肺换气功能与血气监测 |
掌握 | ||
(2)组织呼吸与血气分析 |
熟悉 | ||
3.血气监测的临床应用 | (1)麻醉手术前应用 |
熟悉 | |
(2)麻醉手术中应用 |
掌握 | ||
(3)RR及ICU的应用 |
熟悉 | ||
七、呼吸功能监测 |
1.肺功能监测 | (1)通气功能监测 |
|
① 静态肺容量中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功能残气量的概念 |
掌握 | ||
② 动态肺容量中分钟通气量、分钟肺泡通气量、用力肺活量、流量-容积环的概念 |
掌握 | ||
③ 小气道功能监测中闭合容量的概念 |
掌握 | ||
④ 死腔率的概念 |
熟悉 | ||
⑤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概念 |
掌握 | ||
⑥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概念 |
掌握 | ||
(2)换气功能监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肺内分流量的概念、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动脉氧分压与氧合指数的概念、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概念、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
掌握 | ||
2.呼吸运动监测 | (1)一般性观察:呼吸频率、呼吸幅度、节律和呼吸周期比率、胸腹式呼吸活动的概念、监测方法及意义 |
掌握 | |
(2)呼吸肌功能监测:最大吸气压 |
了解 | ||
(3)呼吸力学监测:气道阻力、肺顺应 性、压力-容量环的概念和意义 |
掌握 | ||
八、血流动力学监测 |
1.动脉压监测 | (1)无创伤性测量法:手动测压法和自动测压法 |
了解 |
(2)有创性测量法:适应证、测压途径、测压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 |
掌握 | ||
2.静脉压监测 | (1)适应证 |
掌握 | |
(2)测压途径 | |||
(3)测压方法 | |||
(4)并发症与防治 | |||
3.肺动脉压监测 | (1)适应证 |
掌握 | |
(2)监测方法 | |||
(3)并发症与防治 | |||
4.心排出量监测 | (1)温度稀释法 |
熟悉 | |
(2)连续心排出量测定 |
熟悉 | ||
(3)心阻抗血流图 |
了解 | ||
(4)多普勒心排量监测 |
了解 | ||
5.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原理及优缺点 |
了解 | ||
6.周围循环监测 |
掌握 | ||
7.循环功能的判断 |
掌握 | ||
九、心电图监测 |
1.ECG监测应用范围 |
熟悉 | |
2.心电图监测的方法 | 心电导联及其选择 | ||
① 标准肢体导联 |
掌握 | ||
②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
掌握 | ||
③ 胸前导联 |
掌握 | ||
④ 改良胸前导联 |
熟悉 | ||
⑤ 食管心电图导联 |
了解 | ||
3.心电图监测的意义 | 心电图监测的意义 |
掌握 | |
十、脑功能监测 |
1.颅内压监测 | (1)颅内压的测定方法 |
了解 |
(2)颅内压力的分级 |
掌握 | ||
(3)影响颅内压的因素 |
掌握 | ||
2.脑电监测 | 脑电图 | ||
① 脑电图的分析和临床应用,脑电图的计算机处理 |
了解 | ||
② 诱发电位:诱发电位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
了解 | ||
3.脑血流监测 | 经颅多普勒超声 |
了解 | |
4.脑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
了解 | ||
十一、体温监测 |
1.体温监测的方法 | (1)测温方法 |
了解 |
(2)测温部位 |
掌握 | ||
2.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 | (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分级、原因和处理 |
掌握 | |
(2)体温降低:体温降低的原因、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预防和处理及治疗 | |||
十二、出凝血监测 |
1.出凝血监测 | (1)临床监测 |
掌握 |
(2)实验室监侧 |
熟悉 | ||
2.DIC | (1)DIC的病因和诊断标准 |
熟悉 | |
(2)DIC的监测与防治 |
了解 | ||
十三、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监测 |
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监测 | (1)下丘脑-垂体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 |
了解 |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 |
了解 | ||
(3)肾上腺髓质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 |
了解 | ||
(4)甲状腺功能监测 | |||
血清总T4和总T3测定 |
了解 | ||
(5)胰腺功能监测 | |||
①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熟悉 | ||
②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
了解 | ||
③ 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 |
了解 | ||
十四、氧疗 |
1.氧气吸入疗法 | (1)氧疗适应证 |
掌握 |
(2)方法 | |||
① 非控制性氧疗 |
掌握 | ||
② 控制性氧疗 |
掌握 | ||
③ 氧疗注意事项 |
熟悉 | ||
(3)氧疗并发症 |
| ||
一般性并发症和氧中毒 |
掌握 | ||
2.高压氧治疗 | (1)基本原理与治疗作用 |
了解 | |
(2)适应证与禁忌证 |
熟悉 | ||
十五、机械通气 |
1.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 (1)起动:时间起动、压力起动和流量起动 |
掌握 |
(2)限定 | |||
(3)切换 | |||
2.常用通气方式 | (1)机械控制通气和机械辅助通气 |
掌握 | |
(2)间歇指令性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 |||
(3)分钟指令性通气 | |||
(4)压力支持通气 | |||
(5)呼气末正压和持续气道正压 | |||
3.特殊通气方式 | (1)反比通气 |
了解 | |
(2)压力控制通气 | |||
(3)压力限定通气 | |||
(4)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
4.常用正压通气时的呼吸参数调节 | (1)通气量 |
掌握 | |
(2)呼吸比 | |||
(3)通气压力 | |||
(4)吸入氧浓度 | |||
5.正压通气对生理的影响 | (1)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熟悉 | |
(2)对脏器功能的影响 |
了解 | ||
6.适应证和常规呼吸管理 |
掌握 | ||
7.停机:指征、撤机方法和注意事项 |
掌握 | ||
8.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 | (1)气管插管、套管产生的并发症 |
掌握 | |
(2)呼吸机故障引起的并发症 |
掌握 | ||
(3)长期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熟悉 | ||
十六、输血 |
1.输血的临床应用 | (1)适应证 |
掌握 |
(2)失血量的判断 |
掌握 | ||
(3)输血方法 |
熟悉 | ||
(4)输血注意事项 |
掌握 | ||
2.输血反应 | (1)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反应的分类、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
掌握 | |
(2)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 |
掌握 | ||
(3)血容量过多 |
了解 | ||
(4)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熟悉 | ||
(5)输血引起免疫抑制 |
了解 | ||
(6)输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
了解 | ||
(7)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
了解 | ||
(8)大量输血 |
| ||
① 大量输血的定义 |
掌握 | ||
② 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
掌握 | ||
(9)成分输血 | |||
①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
了解 | ||
② 血液成分的制备 |
了解 | ||
③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
掌握 | ||
(10)自身输血 | |||
① 术前预存输血 |
熟悉 | ||
② 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 |
掌握 | ||
③ 血液回收 |
熟悉 | ||
十七、心脏除 颤、复律与起搏 |
1.心脏除颤 | (1)心脏除颤的原理及除颤器 |
了解 |
(2)心脏除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掌握 | ||
(3)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
了解 | ||
2.心脏电复律 | (1)适应证 |
熟悉 | |
(2)禁忌证 |
了解 | ||
3.心脏起搏 | (1)起搏器的构造和分类 |
了解 | |
(2)起搏器适应范围 |
熟悉 | ||
(3)起搏器的使用 |
熟悉 | ||
十八、危重病人的营养 |
1.基本概念 | (1)正常成人营养物质和能量代谢 |
熟悉 |
(2)营养评定 | |||
2.肠内营养 | (1)肠内营养配方的种类及选择 |
熟悉 | |
(2)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与投给方式 |
熟悉 | ||
(3)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 |
熟悉 | ||
(4)肠内营养并发症 |
了解 | ||
3.肠外营养 | (1)肠外营养的分类 |
掌握 | |
(2)肠外营养液的成分、配制与输注 |
了解 | ||
(3)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
熟悉 | ||
十九、急性肺水肿 |
1.发病机制 | (1)Starling理论 |
掌握 |
(2)肺水肿的形成机制 | |||
2.病因与病理生理 | (1)血流动力性肺水肿 |
掌握 | |
(2)通透性肺水肿 | |||
(3)与麻醉相关的肺水肿 | |||
3.临床表现与诊断 | (1)临床表现 |
掌握 | |
(2)诊断和鉴别诊断 | |||
4.治疗 | (1)充分供氧和机械通气治疗 |
掌握 | |
(2)降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 |
掌握 | ||
(3)镇静及感染的防治 |
熟悉 | ||
二十、急性呼吸衰竭 |
1.病因和分类 | (1)病因 |
熟悉 |
(2)分类 |
掌握 | ||
2.病理生理 | (1)肺通气功能障碍 |
熟悉 | |
(2)肺弥散功能障碍 |
熟悉 | ||
(3)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
掌握 | ||
(4)肺内分流量增加 |
熟悉 | ||
3.临床表现 | (1)诊断和鉴别诊断 | ||
① 诊断 |
掌握 | ||
② 鉴别诊断 |
掌握 | ||
(2)治疗 | |||
① 病因治疗 |
熟悉 | ||
② 呼吸支持疗法 |
掌握 | ||
③ 控制感染 |
熟悉 | ||
④ 维持循环稳定 |
掌握 | ||
⑤ 营养支持 |
熟悉 | ||
⑥ 预防并发症 |
熟悉 | ||
二十一、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1.病因 | ALI和ARDS的常见病因 |
熟悉 |
2.病理生理 |
(1)基本病理改变 |
熟悉 | |
(2)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
掌握 | ||
(3)ALI和ARDS的发病机制 |
熟悉 | ||
(4)临床表现与分期 | |||
① 临床表现 |
掌握 | ||
② 临床分期 |
熟悉 | ||
(5)诊断 | |||
① 诊断标准 |
掌握 | ||
② 鉴别诊断 |
掌握 | ||
(6)治疗 |
| ||
① 机械通气支持 |
掌握 | ||
② 降低肺血管阻力 |
了解 | ||
③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
了解 | ||
④ 体外膜肺氧合 |
了解 | ||
⑤ 特异性药物治疗 |
了解 | ||
二十二、围手术期心律失常 |
1.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 | (1)术前存在的疾病或合并症 |
掌握 |
(2)麻醉用药 |
熟悉 | ||
(3)电解质异常 |
掌握 | ||
(4)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
掌握 | ||
(5)体温降低 |
掌握 | ||
(6)麻醉操作和手术刺激 |
掌握 | ||
(7)再灌注心律失常 |
了解 | ||
2.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判断 | 围手术期常见的心律失常的识别 |
| |
① 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
掌握 | ||
② 室性心律失常 |
掌握 | ||
③ 预激综合征 |
熟悉 | ||
④ 房室传导阻滞 |
掌握 | ||
⑤ 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 |
熟悉 | ||
3.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 | (1)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
掌握 | |
(2)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 |
| ||
(3)起搏和除颤 |
熟悉 | ||
(4)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掌握 | ||
二十三、围手术期心肌缺血 |
1.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原因 | (1)心肌氧供下降 |
掌握 |
(2)心肌氧需增加 | |||
2.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诊断 | 临床检测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
了解 | |
3.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防治 | (1)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与麻醉方法 |
掌握 | |
(2)调控围手术期氧供氧需的相互关系 |
掌握 | ||
(3)药物治疗 |
| ||
① 控制心动过速 |
掌握 | ||
② 降低前负荷 |
掌握 | ||
③ 降低后负荷 |
掌握 | ||
④ 钙通道阻滞剂 |
了解 | ||
二十四、急性心力衰竭 |
1.病因与分类 | (1)病因:心脏性病因和非心脏性病因 |
熟悉 |
(2)分类 | |||
① 急性心力衰竭 |
熟悉 | ||
② 低排血量或高排血量心力衰竭 |
熟悉 | ||
③ 左、右或全心衰竭 |
熟悉 | ||
|
(3)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 |
| |
① 心室功能改变 |
熟悉 | ||
② 心肌代谢改变 |
了解 | ||
③血流动力改变 |
熟悉 | ||
(4)临床表现与诊断 |
| ||
①临床表现 |
掌握 | ||
②诊断 |
掌握 | ||
(5)治疗 | |||
①治疗原则 |
掌握 | ||
②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 |||
③减轻心脏负荷 |
掌握 | ||
④增强心肌收缩力 |
掌握 | ||
⑤其他治疗措施 |
熟悉 | ||
二十五、休克 |
1.病因与分类 | (1)病因分类 |
熟悉 |
(2)血流动力学分类 |
掌握 | ||
2.病理生理 | (1)休克早期 |
了解 | |
(2)休克期 | |||
(3)休克失代偿期 | |||
3.防治原则 |
| ||
4.低血容量性休克 | (1)病因 |
熟悉 | |
(2)病理生理 |
熟悉 | ||
(3)诊断 |
熟悉 | ||
(4)监测 |
熟悉 | ||
(5)治疗 |
掌握 | ||
5.感染性休克 | (1)病因 |
熟悉 | |
(2)病理生理 |
熟悉 | ||
(3)临床表现 |
掌握 | ||
(4)诊断 |
熟悉 | ||
(5)治疗 |
掌握 | ||
6.过敏性休克 | (1)病因 |
熟悉 | |
(2)发病机制 |
掌握 | ||
(3)临床表现 |
掌握 | ||
(4)治疗 |
掌握 | ||
二十六、术后脑功能障碍 |
1.麻醉手术后精神和情感改变 | (1)病因 |
了解 |
(2)临床表现 |
熟悉 | ||
(3)预防和处理 |
熟悉 | ||
2.麻醉手术后意识恢复障碍 | (1)手术后意识恢复障碍的原因 | ||
(2)麻醉药物的残余效应 |
掌握 | ||
(3)代谢性脑病 |
掌握 | ||
(4)神经损伤 |
掌握 | ||
(5)临床诊断与治疗 |
掌握 | ||
二十七、术后肾功能损害 |
1.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 (1)高危因素 |
掌握 |
(2)分类 |
掌握 | ||
(3)肾前性氮质血症与急性肾小管坏死 |
熟悉 | ||
(4)ARF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掌握 | ||
(5)防治 |
掌握 | ||
(6)并发症、预后 |
了解 | ||
2.肾移植术后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 | (1)术后一般处理 |
熟悉 | |
(2)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
了解 | ||
二十八、术后肝功能障碍 |
1.急性肝功能衰竭 | (1)病因 |
熟悉 |
(2)发病机制 |
熟悉 | ||
(3)临床表现 |
熟悉 | ||
(4)并发症 |
熟悉 | ||
(5)诊断 |
掌握 | ||
(6)治疗 |
掌握 | ||
2.肝移植术后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 |
了解 | ||
二十九、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1.概念 | SIRS、MODS和MOF的概念 |
熟悉 |
2.病因与病理生理 | (1)病因 |
熟悉 | |
(2)肺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和心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 |
了解 | ||
3.临床诊断与监测 | (1)临床诊断及其分期 |
掌握 | |
(2)MODS严重程度的评分法 |
熟悉 | ||
(3)临床的监测 |
掌握 | ||
4.预防、治疗和预后 | (1)预防 |
熟悉 | |
(2)治疗 |
掌握 | ||
(3)预后 |
了解 | ||
三十、心肺脑复苏 |
1.心跳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 | (1)心跳骤停的原因 |
熟悉 |
(2)心跳骤停的类型 |
掌握 | ||
(3)心跳骤停的诊断 |
掌握 | ||
2.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 (1)呼吸道通畅:仰头抬颏法、下颌前推法和清洁呼吸道 |
掌握 | |
(2)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及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 |||
(3)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术,机械人工循环,开胸心脏按压法 |
掌握 | ||
3.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 | (1)控制气道 |
掌握 | |
(2)人工通气和氧疗 | |||
(3)药物治疗:用药途径和常用药物 | |||
(4)电除颤:胸外直流电除颤,胸内直流电除颤 | |||
4.心肺复苏——长期生命支持 | (1)稳定循环功能 |
掌握 | |
(2)维持呼吸功能 | |||
(3)保护其他脏器功能、防治MODS的发生 | |||
5.脑复苏 | (1)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
了解 | |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
了解 | ||
(3)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
掌握 | ||
(4)脑复苏的结局 |
熟悉 | ||
三十一、重症监测治疗病室 |
1.围手术期重症监测治疗 |
| |
2.围手术期重症监测治疗的概念和病人组成 |
掌握 | ||
3.重症监测治疗病房 | (1)ICU的体制和建设 |
了解 | |
(2)ICU的工作内容 |
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