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病”也是新行当,为医院提供标准化病人。
当一位体态肥胖“患有”某种疾病的中年妇女站在笔者面前时,那满面的“病容”着实唬人,她就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批39名标准化病人中的一位。
所谓标准化病人,就是由健康人来扮演患有某些特定病症的病人。由于经过专门培训,这些假病人能够相当准确地模仿相应病例的症状,包括走路的姿势、身体的动作、疼痛的程度、面部的表情、病史病状的自述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医科生则充当“准医生”,根据这些“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询问病史、判断病情,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用标准化病人来考医科生,除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在教学中用来训练学生临床实践的能力。教师通过对现场的录像监控,了解学生接触病人和与病人交流的全部过程,包括言谈举止、病史采集、查体方法、向病人解释内容是否确切等。
这位中年妇女告诉笔者,她是看到招聘广告后去应征的,并通过了严格筛选和医学知识培训才最终成为标准化病人的。整个培训分理论知识学习和角色扮演两个部分,每位标准化病人都由负责相关病例的医生进行手把手式的教学。除了从病理、生理及解剖等角度讲解医学理论知识外,培训老师还要带标准化病人到急诊室等地进行实地观摩,以引导他们观察真实病人疼痛时的表情、疼痛的准确部位、反应时间差等细节,以便更形象、准确地把握住相关病例的症状表现。
她说,作为一名标准化病人,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医学常识,还要揣摩模仿病人的技巧并参与考核学生,但所有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自己之所以对此“乐此不疲”,完全出于一种公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