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越来越近,相信很多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对“慢性鼻炎的鉴别诊断和中医治疗—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感兴趣,记住考点考试不丢分!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相关知识点如下:
鉴别诊断
1.鼻窦炎
鼻窦炎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如双侧同时患病,则为双侧持续性鼻塞,多因鼻腔黏膜黏性肿胀和分泌物积蓄所致,鼻塞还可致嗅觉减退或消失,同时鼻腔大量脓性或黏性脓涕难以擤尽,可伴少量血涕,分泌物可流至咽部。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或颌面部、头顶或枕部等,并有一定的规律性。鼻窦X线或CT检査常显示鼻窦腔模糊、密度增高及混浊,或可见液平面。
2.鼻息肉
进行性鼻塞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鼻息肉,检査可见鼻腔单个或多个灰白或淡红色半透明样肿物,常有嗅觉减退或消失;伴有鼻窦炎者常有头胀痛、流脓涕等症状;伴有变应性鼻炎者常见阵发性鼻痒、喷嚏、鼻流清涕等。
治疗
1.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实证: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或持续不减,鼻涕黏黄或黏白,鼻甲肿大或肥大质硬,伴实证表现。
2)虚证:鼻塞或重或轻,或呈交替性,或持续不减,稍遇风冷则鼻塞加重,伴虚证表现,脉缓弱。
(2)治疗原则:实证以法邪为主,根据病因分别采用清热通窍、化瘀通窍等法;虚证以扶正为主,采用补益肺脾、散邪通窍等法。
(3)证治分类
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
主症:鼻塞时轻时重,或交替性鼻塞,鼻涕色黄量少,鼻气灼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检査见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有弹性。
治法: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方药:黄芪汤。常用酒黄芩、栀子、桑白皮、甘草、连翘、薄荷、荆芥穗、赤芍、麦冬、桔梗。
若鼻塞,咳嗽痰多者,可酌加杏仁、紫苑、冬花等;若鼻塞,涕多者,可酌加半夏、陈皮、苍耳子、辛夷等;若鼻涕脓稠,带血者,可酌加白茅根、仙鹤草、茜草等。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主症: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黏,遇寒冷时症状加重。恶风自汗,易患感冒,舌淡荅白,脉缓弱。检查见鼻黏膜及鼻甲淡红肿胀。
治法:补益肺脾,散邪通窍。
方药:温肺止流丹。常用细辛、荆芥、人参、甘草、诃子、桔梗、鱼脑石、五味子、白术、黄芪、辛夷、苍耳子。
易患感冒或遇风冷则鼻塞加重者,可合用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
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
主症:鼻塞较甚或持续不减,鼻涕黏黄或黏白,语声重浊或有头胀头痛,耳闭重听,嗅觉减退。舌质暗红,脉弦涩。检查见鼻黏膜暗红肥厚,鼻甲肥大质硬,表面凹凸不平,呈桑葚状。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加减。常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白芷、薄荷、辛夷、苍耳子、老葱、生姜、大枣、石菖蒲、丝瓜络、浙贝等。
头胀痛、耳堵者,加柴胡、升麻、菊花以理气散邪。
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耳鸣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慢性鼻炎的鉴别诊断和中医治疗—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相关内容,轻松备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