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复习效率,搜集整理了“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痛经的针灸推拿治疗””的知识点,详情如下:
1.体针疗法
(1)实证
治法:散寒行气,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配穴:气滞血瘀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配归来、地机。腹胀配天枢、足三里。胁痛配支沟、阳陵泉。胸闷配膻中、内关。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膠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诸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功。
(2)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配穴:气血亏虚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百会、悬钟。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可配合灸法。
方义:气海为任脉穴,可温养冲任暖下焦。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
2.推拿疗法
治疗上以调理气血为主。气滞血瘀者,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寒凝血瘀者,宜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湿热蕴结者,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肝肾亏损者,宜补肾填精,养血止痛;气血虚弱者,宜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1)基本治法
1)腹部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在患者的侧方,用掌摩法作用于患者的小腹部。操作时,应稍用力,带动腹腔深层组织环旋运动,摩至小腹部有温热感为度。然后用一指禅推法作用于气海、关元、归来等穴。
2)背部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侧方,在腰骶部广泛地按揉,使局部温热舒适。然后点揉命门、肾俞、关元俞、次髎等穴,以酸胀为度。最后在腰骶部做擦法,可上下擦,也可左右横擦,以温暖下元,擦时用力要均匀,以透热为度。
3)点穴止痛:也可配合点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以达通经活络止痛的目的。
4)扳法复位:部分痛经患者在腰4或骶髂关节的部位有压痛,个别患者可有腰4棘突偏歪,对于这种情况可采用腰部侧扳法调整腰椎及骶髂关节。
5)拍法祛瘀:对于经血色暗有瘀块者,可在其腰骶部轻拍20——30次以活血祛瘀止痛。
(2)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配合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膈俞。
2)寒凝血瘀:延长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腰部肾俞、命门的时间,按揉气海、三阴交。
3)湿热蕴结:配合按揉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太白。
实证痛经的特殊治疗方法:实证痛经,腰1椎或腰4椎(大部分在腰4椎)有棘突偏歪及轻度压痛者,对偏歪棘突用旋转复位或斜扳的方法纠正棘突偏歪。直擦背部督脉及横擦腰骶部八髎穴,以透热为度。在月经来潮前1周,治疗两次,以后每月在月经前1周治疗两次,连续3个月,治疗6次为一疗程。
4)肝肾亏损:延长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的时间,配合按揉太溪。
5)气血虚弱:延长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的时间,摩腹时加揉中脘,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
在治疗痛经时应注意:腹部与腰骶部并重、活血与止痛并举。手法治疗常在痛经出现前1——2天开始,持续至痛经缓解后1日止;连续治疗数个月经周期,行经无疼痛后再治疗两个月经周期。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上文内容“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痛经的针灸推拿治疗””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实践技能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