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专长)考试 > 备考指导

2019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学习视频——中医外科学

2019-02-15 10:22 医学教育网
|

2019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自2017年底正式实施,2018年多省市已经开展相应的考核,据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相关数据,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低至6.1%,详细数据>>

为此,医学教育网特别推出2019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学习视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9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学习视频——中医外科学

2019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学习视频——中医外科学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

课程讲义

细目一疾病命名原则

外科疾病的命名繁多,但一般是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名的。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细目二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指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粟粒状脓头、如钉丁之状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感觉内有波动感。

护场: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

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是瘘管,指体表与脏腔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

痰: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临证中以痰取名的疾病,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疮痨性病变如流痰、子痰等;一类是囊肿性病变如痰包、痰核等。

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

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非指西医之结核病。

岩:凡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故称之谓岩。岩与癌相同。

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心善为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

肝善为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

脾善为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润;

肺善为声音响亮,不咳不喘,呼吸均匀,皮肤润泽;

肾善为身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

心恶为神志昏惚,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

肝恶为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

脾恶为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

肺恶为皮肤枯槁,痰多音喑,呼吸喘急,鼻翼扇动;

肾恶为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

脏腑败坏为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气血衰竭(阳脱)为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

顺证:“顺”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顺证”。

如阳证疮疡表现为初起疮顶高突,红肿疼痛,根脚不散;脓成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溃后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肿消痛减;收口期疮面红活,新肉易生,疮口易敛。

逆证:“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称为“逆证”。

如阳证疮疡表现为初起疮顶平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脓成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血水,肿痛不减;收口期脓稀淋漓,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难敛。

细目三致病因素

1.外感六淫

《外科启玄》云:“天地有六淫之气,乃风寒暑湿燥火,人感受之则营气不从,变生痈肿疔疖。”六淫邪毒所致的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燥诸邪毒均能化热生火,所以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正如《外科心法要诀》所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2.情志内伤

情志是指人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又称七情。若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外科疾病。由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常在肝经运循行部位,且有夹郁夹痰的表现特点。

3.饮食不节

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馎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同时感受外邪则易发生痈、有头疽、疔疮等疾病,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4.外来伤害

凡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寒冻及金刃竹木创伤等一切物理和化学因素都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盛肉腐等,导致瘀血流注、水火烫伤、冻伤、外伤染毒等外伤性疾病。

5.劳伤虚损

主要是指过度劳力、劳神、房事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使正气亏损而发生疾病。

6.感受特殊之毒

古代医家在实践中观察到某些致病因素不能概括在六淫之中,而另创立了毒邪发病学说。特殊之毒除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外,尚有疫毒。由毒而致病的特点,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具有传染性,常伴有疼痛、瘙痒、麻木、发热、口渴、便秘等全身症状。

7.痰饮瘀血

痰饮瘀血都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作用于某些器官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产生继发病证。

细目四发病机理

1.邪正盛衰

邪正斗争决定疾病证候,影响着疾病的预后与转归。“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正气旺盛,临床多为阳证、实证,发展顺利,预后良好。正气不足,则表现为阴证、虚证;正虚邪实,正虚邪恋,容易逆变,预后不良。邪正盛衰的变化受治疗用药的影响较大。

2.气血凝滞

气血凝滞是指气血生化不及或运行障碍而致其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当致病因素造成了局部气血凝滞之后,可出现疼痛、肿胀、结节、肿块、出血、皮肤增厚、紫斑等。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否,与人体的气血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血盛者,即使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七情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则易发病。此外,气血的盛衰直接关系着外科疮疡的起发、破溃、收口等,对整个病程的长短有着一定的影响。

如气血充足,外科疮疡不仅不易于起发、破溃,而且也易于生肌长肉而愈合;如气虚者则难于起发、破溃;血虚者则难以生肌收口;气虚下陷可致脱肛;血虚不润可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可见气血的盛衰,对外科疾病的预后和治疗都有着密切关系。

3.经络阻塞

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同时身体经络的局部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患处部位所属经络,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联系。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它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故体表的毒邪,可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内在病变,可由里达表,均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的。由此可见,经络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4.脏腑失和

外科疾病虽然绝大多数发于体表的皮、肉、脉、筋、骨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着一定的联系。如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疮疡的发生,外科疾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脏腑内在的病变可以反映于体表,而体表的毒邪通过经络的传导也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

医学教育网原创 未经许可转载必究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通过率 

推荐阅读:【新春大礼】2019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学习视频及学习计划总结(全) 

以上是“2019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学习视频——中医外科学”的全部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林远 中医专长医师 《中医外科学》 免费试听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