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直播公告
张钰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详情张钰琪 9月23日 19:30-21:00
详情2019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开始,如果可以把握住考试命脉,抓准考点复习,考试分数将会直线上升,对取证十分有利。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六淫”内容,请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学习。 刷题神器速看: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刷题微信小程序“医考爱打卡”上线!。更多关于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考点请点击查看:2019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病因
相关阅读:4月作战计划!请查收中西医执业医师各章节高频考点汇总!
体质病因,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所伤、劳逸损伤、痰饮、瘀血、结石,以及外伤和虫兽伤等。中医学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即“辨证求因”。
细目一:六淫
(一)六淫的概念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而且,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了它们的变化特点,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使人致病。只有当气候变化发生异常,如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同时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之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此种情况下的六气,称为“六淫”。
(二)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主要表现为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和某种性质的转化等方面。如:
1.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地区方域、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久居湿地多湿病、高温环境作业多燥热或火热为病等。
3.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亦可两种以上兼邪侵袭而致病。
4.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又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三)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善动而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风邪为病,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
(1)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其性开泄,指其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易袭阳位,指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可使肌表腠理开泄,常可见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2) 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即是风气偏盛的表现。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发病多急,传变亦较快。
(3) 风性主动: 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4) 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凡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故有风为“百病之始”、“百病之长”的说法。
(四)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寒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寒邪为病多发于冬季,亦可见于其他季节。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正常温煦气化作用,则可出现机能减退的寒证,如寒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失于温煦,可见恶寒;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则可见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寒邪直中少阴,伤及心肾,心肾阳虚,则可见畏寒躇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
(2) 寒性凝滞: 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阴寒邪盛,阳气受损,温煦推动失职,则经脉气血为寒邪所凝而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
(3) 寒性收引: “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袭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见肢体屈伸不利,或厥冷不仁。
(五)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邪,是指在夏至之后,立秋以前,其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并兼有湿邪等特性的外邪。暑邪为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1)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邪伤人,可见阳热症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
(2) 暑多升散,耗气伤津扰神: 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袭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则可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症。暑热扰动心神,则见心烦闷乱而不宁。汗出过多,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故伤于暑者,多伴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3) 暑多挟湿: 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故除见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不爽等湿阻症状。
(六)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邪,是指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的外邪。多发病于长夏季节。
(1) 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或重着。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沉,四肢酸懒沉重等症。湿邪留滞经络关节,阳气布达受碍,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之“湿痹”或“着痹”。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即感受湿邪,可见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等症。
(2)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滞脏腑经络,阻遏气机,升降失常,常可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湿留体内,常先困脾,致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则可见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症。
(3) 湿性黏滞: 一是湿邪为病,其症多黏滞而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腻而不通畅,二是湿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痹、湿疹、湿温等。
(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如水肿多以下肢明显;湿邪下注,则可致淋浊、带下、泄痢等病证。
(七)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燥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初秋多发为温燥;深秋则多发为凉燥。
(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外感燥邪,耗伤津液,可见日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
(2) 燥易伤肺: 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最易损伤肺津,影响宣肃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及喘息胸痛等症。
(八)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火热之邪,是指其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四季皆可发病。
(1)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阳邪伤人,多见阳热症状,如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等症。火热阳邪,与心相应,常可上炎而扰乱神明,可见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症。且火热病证,多表现于头面部位。
(2) 火易耗气伤津: 火热最易迫津外泄而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热致病,除有热象外,常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同时,阳热亢盛,实火为患,最能损伤人体正气,而使全身机能衰退。
(3) 火易生风动血: 火热之邪,燔灼肝经,损耗阴液,致使筋脉失其滋养濡润,热极生风,因而发作肝风内动。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窜,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同时,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病症。
(4) 火易致肿疡: 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会聚于局部组织,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故说:“痈疽原是火毒生”。如临床所见,疮疡局部红肿高突灼热者,为属阳属火。
张钰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详情张钰琪 9月23日 19:30-21: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