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slogan
24小时客服热线: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医学教育网 > 医学社区 > 执业中药师 > 正文

中药的应用——概念汇总

1.确定剂量的依据

(一)药物的性质性能

1.药材质量:质优力强者,用量宜小些质次力不足者,用量可大些

2.药材质地:花叶类质轻之品用量宜,金石、贝壳类质重之品用量宜重干品用量宜鲜品用量宜

3.药物的气味: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药,用量宜;气味浓厚作用峻猛的药,用量宜

4.有毒无毒:有毒药、应严格控制剂量。不得超出安全范围;无毒药,剂量变化幅度较大,可适当增加用量。

(二)用药方法

1.方药配伍:单味应用时剂量宜大。复方应用时剂量宜小;在方中作主药时用量宜稍大,而作辅药时则用量宜小些。

2.剂型:入汤剂用量宜大;入丸散剂时用量宜小。

3.使用目的:如以槟榔行气消积用6~15g 即可,而驱绦虫则需用60~120g。

(三)患者情况

1.体质:在以祛邪为主时,体强者用量宜重,体弱者用量宜轻。以补虚为主时,脾胃强健者,用量宜稍大;脾胃虚弱者,用量宜轻小。

2.年龄:小儿发育未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耐受力均较弱,故用量宜减小;而青壮年气血旺盛,对药物耐受力较强,故用量宜大些。小儿5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5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3.性别:一般说男女用量差别不大,但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投用活血化瘀药则宜减量。

4.病程:新病正气损伤较轻,用量可稍重;久病正气损伤较重,用量宜轻些。

5.病势: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

6.生活习惯与职业:如以辛热药疗疾,平时不喜食辛辣热物或常处高温下作业的人用量宜轻,反之则用量宜重。

(四)因时、因地制宜

依据气候的冷暖和地域的干燥或潮湿增减用量等。 

二、服药方法

(一)服药时间

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1.空腹服

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

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2.饭前服

因饭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宜饭前服用。

3.饭后服

胃中存在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

4.睡前服

安神药用于安眠时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以便安眠;涩精止遗药宜在临睡时服,以便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5.定时服

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

6.不拘时服

病情急险,则当不拘时服,以便力挽狂澜。

(二)服药次数

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顿挫病势;

病情缓轻者,亦可间日服或煎汤代茶饮,以图缓治。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以免因量大再致吐。

(三)服药冷热

一般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特别是以辛温发表药治风寒表实证,不仅宜热服,服后还需温覆取汗。

至于热病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饮冷者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饮冷者仍以温服为宜。

此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对于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宜用温开水送服。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汤以恒 执业药师 药学专业知识二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学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