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06日 19:00-21:00
详情11月07日 19:00-22:00
详情2021年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政策措施、投入力度、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推动工作机制由集中攻坚向常态化转变。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动态做好监测预警。以健康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县域医联体建设和乡村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
(一)加强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县级医院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支持一批县级医院达到城市三级医院基本硬件要求。深入推进县域医联体建设,加强信息化和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医院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系统提升县级医院的辐射带动能力。以疫情常态化防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脱贫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支持力度,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提升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
(二)精心组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指导三级医院和脱贫地区县级医院续签对口帮扶协议,根据受援医院发展需求和服务能力短板,科学制定“十四五”期间医院学科建设规划。帮扶医院继续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帮扶要求和管理模式保持不变。对受援医院诊疗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的科室,在组团式帮扶基础上,鼓励以科室对科室、担任特色科室首席专家等方式带动提升县级医疗机构专科、专病诊疗水平。加快推动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病理、教学等网络应用,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延伸。
(三)持续推进乡村医疗机构建设。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乡村规划调整和移民搬迁情况,根据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优化乡镇、行政村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卫生院、卫生室设置。持续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建设和村卫生室中医药设备配置,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落实乡村一体化管理要求,加大对卫生室运营监管力度,做好常用药品保障,加强巡诊、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务人员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和服务要求,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支持引导在岗执业(助理)专科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鼓励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民营医疗机构参加。贯彻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畅通流动渠道,落实薪酬待遇,完善社会保障,强化在岗培训,提升学历层次,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引导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用足用好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招聘政策,支持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高学历、高职称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鼓励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开办乡村诊所,充实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五)落实优化各项救治政策。继续落实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和“一站式”结算等便民举措。按照“定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原则,持续做好30种大病的救治工作,严格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坚决纠正过度医疗问题。能够一次性治愈的疾病,组织力量集中救治;需长期治疗、转入康复期和终末期患者,纳入慢病签约服务管理。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种主要慢病患者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工作,推进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使用建设,发挥电子健康档案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基础支撑和便民服务作用。
二、完善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工作机制
(六)做好动态监测预警。落实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各项政策,定期与民政、医保、扶贫(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进行比对,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主动发现、及时跟进、做好救治、康复等健康服务,配合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对照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动态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持续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
(七)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康帮扶措施,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措施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落实。加强农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和救治保障,建立工作台账,制定个性化管理措施。做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医疗照护、0—3岁婴幼儿托育指导和妇女儿童保健服务。不断健全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控体系。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加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营造爱眼护眼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完善扩大艾滋病检测治疗覆盖面,把预防母婴传播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优先领域。持续强化结核病防治措施,推进结核病“防、治、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地方病监测,持续巩固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成果。深入实施尘肺病等职业病综合防控,开展尘肺病等职业病主动监测与筛查。加强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
(九)全力推进健康促进行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在脱贫地区全面开展健康家庭、健康社区(村)、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等“健康细胞”建设。通过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集中性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普及卫生健康防病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群众养成“三减三健”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广大群众卫生健康防病意识和能力,提升脱贫地区居民健康素养。
(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和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技术指导推进农村改厕。围绕疾病防控知识、饮食卫生习惯、环境卫生整治等内容全方位开展科普宣传,增强农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改善中来,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组织保障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启动之年。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慎终如始,持续用力,常抓不懈,牢牢守住稳定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这条底线,持续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
(十二)完善工作机制。各地要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迅速明确分管领导、牵头处室和责任处室,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地工作体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要加强健康扶贫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保持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持续做好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各项工作。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做好迎接国家、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准备。
(十三)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认真总结和宣传健康扶贫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康乡村建设。要紧贴疫情常态化防控大背景,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和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把疫情期间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保持下去,努力营造从健康扶贫到健康防贫的良好氛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