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2月31日 19:00-21:00
详情时间待定
详情代表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健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中央编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我国疾控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暴露出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防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为进一步改革完善疾控体系,2019年2月,我委成立专班,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起草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指导意见。如您建议中所讲,我们将在投入长效机制、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和保障力度,推进疾控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关于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完善对疾控机构和传染病医院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
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政策不断完善。2009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财社〔2009〕66号),规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近年来,我委协商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卫生健康项目资金时,着重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近期,我委正在协同财政部,从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中安排中央财政抗疫国债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推动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二)关于科学合理配置各级疾控机构和传染病医院人员编制,合理提高疾控人员和传染病医护人员待遇。
科学合理配置人员编制方面。根据中央编办、财政部、我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2号)要求,每个县原则上设立1个疾控机构,按照常住人口万分之1.75的比例核定编制,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传染病易发多发的省市或者一些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和民族地区,可以在总量内适当提高编制配备比例,同时明确要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的原则,推动人员编制分配向基层倾斜。但是近年来,岗位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现象发生在各级疾控机构和传染病医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将配合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完善疾控机构和传染病医院编制管理办法。
合理提高人员待遇方面。为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公共卫生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政策,保障和改善卫生人员工资待遇,2019年12月,我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印发《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82号),明确在包括疾控机构在内的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并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分配、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其技术、能力、人才储备。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下一步,我委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把这些要求具体化、精细化,尽快转化成为可操作的政策举措。结合“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从人员培养、准入、使用、薪酬待遇和岗位吸引力等多点发力,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健全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推动建立与医疗卫生行业和疾控工作特点相适应的薪酬制度,提高疾控机构和传染病防治人员待遇水平。同时,推动各地切实落实卫生防疫津贴,调整津贴标准,并落实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待遇。
(三)关于建立完善各级疾控机构和传染病医院仪器设备更新和信息化建设投入长效机制。
近年来,各级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2019年,国家安排疾控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6.5亿元,主要用于疾控专业人员培训、配置更新实验室设备、提高信息化水平等。
仪器设备更新方面。实验室检验检测是疾病预防控制的一项核心能力。2010年,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明确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10余年来,随着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原标准已不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目前,我委已完成疾控中心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和能力标准修订工作,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印发,并指导各地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全面改善疾控机构和传染病医院设施设备条件,加快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大对传染病医院的投入,提高疑难重症传染病疾病的诊断、识别、治疗能力。
信息化建设方面。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极大提高疫情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进一步整合。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度明显滞后。2020年,中央财政通过特殊转移支付安排资金200亿元,各地可统筹用于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能力建设相关工作,推动优化、整合及拓展现有传染病监测网络。“十四五”期间,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统筹规划,争取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搭建卫生专网,建立统一的公共卫生标准和数据上报规范,健全覆盖全国、全域监控和全程追踪、医防互通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
(四)关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03年非典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体系建设,优化体制机制,应急管理体系整体实力稳步提升。但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着短板和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一是研究探索应急空间预案。总结方舱医院经验,完善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标准,预留应急使用空间和方舱医院改造条件。科学有序做好现有设施的针对性改造,使之具备快速转化为救治和隔离场所的条件。二是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完善布局,优化目录,建立滚动使用调配、定期轮换、动态储备制度,健全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储备专项。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联防联控物资供应工作机制建立从原料供应、生产、流通、储备、使用等全链条的信息动态监测系统。三是加强应急救治队伍建设,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覆盖形势研判、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社区指导、物资调配等领域。同时,不断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人员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推动社区应急响应队、应急志愿者组织建设,打造社区卫生应急救援的志愿力量。
(五)关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施行全民科普教育。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运动,至今已经开展近70年,从“除四害、讲卫生”到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治理,从“移风易俗、改造国家”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拓展。在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方面,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办发〔2018〕5号),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并组织各省以县为单位分类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组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2018年以来全国累计改造农村户厕2500多万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推动各地形成多部门工作合力,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大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倡导卫生厕所的使用,加大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科普,有效提升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引导农村地区群众革除不文明、不卫生的陋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您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操作性、可行性,我们将进一步认真研究,在制定改革完善疾控体系有关政策文件时充分借鉴吸收,下一步工作中,重点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切实提高疾控机构能力和水平,加快健全能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满足国家公共安全形势需要的责权清晰、功能完善、运转高效、协同联动、保障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0年9月14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