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之,70岁,家住齐河经济开发区谭屯村。“我会一辈子给咱村老少爷们义务看病”,1969年,因为一件事情,刘宝之向村支书立下誓言,要当一名乡村“赤脚医生”。
从医46年,从未收过诊疗费,“医者仁心”在谭屯村卫生室医生刘宝之那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多年行医,刘宝之从未间断学习,家里的50多本医书,每一本都被翻看多遍。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误”,刘宝之的医术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每年他诊治的患者超过900人次,没有收过一分诊费。
一个意外誓做“赤脚医生”
“宝之好人啊,你什么时候叫,他什么时候到,这40多年来,俺村可亏了他了。”村民张兰胜这样评价刘宝之。
刘宝之当初做“赤脚医生”,缘自一次意外事故。1969年寒冬的一天,略有些医学知识的刘宝之被邻居喊去,这家的儿媳分娩,但是产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呼吸困难,而且又大出血。虽然刘宝之使尽了浑身解数,却无力回天,最终产妇黯然离世,即将出生的男孩也因母亲去世而夭亡。
刘宝之呆立在一边,满手的鲜血映着他一脸的茫然。一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声,就像锥子一样扎着刘宝之的心。随后赶到的军医告诉村支书张进才说:“你村该培养个赤脚医生啊,像这种情况,如果处理及时,人死不了。”
听到这句话,刘宝之噙着眼泪,走上前对支书拍着胸脯说:“让我去吧,我会一辈子给咱村老少爷们义务看病,绝不能再发生这种惨剧。
为了这一句话,在齐河县原焦斌乡集中学习两年后,24岁的他正式成了“赤脚医生”,一干就是46年。
一句誓言义务从医半世纪
刘宝之当“医生”,热心半辈子。有一年,村里流行疟疾,上级发药,刘宝之挨家挨户送到农户手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曾经在别的村,因为发的乙胺喹啉有甜味,被孩子误吃,导致死亡,所以刘宝之每次送药,都会亲眼看着他们吃下去,才算了事。
血吸虫防疫,必须是在晚上,因为按照血吸虫活动规律,白天查不到,只有夜晚11点才能查到。每天晚上11点,刘宝之带着卫生院医生挨家防疫,有好多次,被狗咬伤。
在刘宝之当初的誓言里,“义务”是关键词。那时,每人每天工分7分钱,其他村的赤脚医生,一般领双份工分。刘宝之母亲早逝,跟父亲、兄嫂一起生活,人多日子穷,勉强能填饱肚子。但是,他拒领村里给的赤脚医生那份工分。
他的理由是“俺当初说了不要钱,就得守信用,绝不收钱。俺家穷,老少爷们用不着俺什么,俺给大伙服好务,大伙心里有俺就够了。”46年来,他只靠种地养家糊口,没有因为当赤脚医生,收群众一分钱诊疗费,没有跟集体要过一分劳务钱。
一句许诺医护孤寡老人整8年
让村民铭记的除了刘宝之46年来义务给村民看病,还有一件事让所有村民竖大拇指:从2007年起,医护本村李存志老人达8年之久。
李存志无儿无女,2007年麦收过后突患脑血栓,偏瘫在床。一天晚上,刘宝之走进他黑漆漆的屋子,来给他打针。进屋后听到老人的抽泣声:“宝之兄弟,我这样的人还打什么针啊?老了老了,身边连个……”说到这里,抽泣声更大了。刘宝之一边安慰一边给李存志打针,出来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当晚他就找到村委会其他成员商量:“咱不能眼看着咱村的老人在家等死啊!真要那样,老少爷们会指着脊梁骂咱的支部骂咱的村委啊!”最后大家议定,村集体出资负责李存志晚年生活,医护则由刘宝之负责。第二天,他就用地板车把李存志拉到已归置好的村委会一间屋子里。
其实,刘宝之不仅负责医护,还负责所有的生活照料。每天为他做三餐饭,每天打针吃药,就连端屎端尿的活也揽了下来。要知道,刘宝之也是一个曾患脑血栓的人。
2015年,李存志去世了。在村委会组织的送葬仪式上。好多村民落泪了,大家为李存志流泪,更心疼李宝之:“看到宝之俺们心里揪得慌,他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要照顾老李,这些年难为他了……”
前不久,刘宝之脑血栓复发住院,村民都非常惦记他,盼着他尽快康复。人心换人心,村民们谈起刘宝之,都说:“他可是俺们谭屯村养得起用得动留得住的好医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