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倡导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作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健康+”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加快形成。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短板在农村,村医是关键。如何发挥村医的最大优势和作用,使其既能保障好农民群众的健康需要,又能更好地服务好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健康中国、乡村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我走访了全市各个县区、大部分乡镇和500多个行政村,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深感将村医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基层组织之中,能较好地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实现党委政府、农民群众、乡村医生的“三赢”。
乡村医生的现状
全市现有注册村医4620人,超过并村以后的行政村总数,基本实现一村一室。调查中我了解到,村医是一个从业人数多、专业聚集较强的的社会群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大致存在4个方面的优势和1个方面的不足。
优势一:素质相对较高,能胜任新形势下的卫生计生服务工作。从年龄来看,50岁以下的村医2683人,占村医总数的60%左右;从学历来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3759人,占村医总数的81%,总体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硬治理”向以优质服务为主“软治理”转变,村医具有一定的卫生专业知识,能胜任卫生健康和计划生育各项服务工作。与此同时,村医大多都已配备电脑、接受了电脑基本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年轻的村医完全可以胜任村级“网格员”工作。
优势二:号召力强,能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发挥积极作用。村医这个群体形成已有近60年的历史,人员遍布群山村落,长期生活在农村,能深深融入群众之中、影响力大,是眼下农村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村卫生室是农村留守人员的自然聚集地、了解村情民意的第一窗口、上情下达的第一宣传站,村医承担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0%的工作量且长期帮助村民看病就医,救人于困苦危难之际,成为许多村民的“恩人”。将村医纳入村两委班子还能解决村干部队伍来源不足和班子结构不优、活力不强、后继乏人等问题。很多群众也很赞成选举村医当村干部。选拔优秀村医担任村干部,可以将村医由单纯的健康守护员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宣讲员、群众矛盾的调解员、社情网格的信息员,从他们之中择优选拔村干部,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村里工作也好开展。
优势三:长期服务群众,能满足农村留守人员的大部分公共需求。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目前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家庭妇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儿童或学生,全市约有250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80万人、14岁以下的儿童约11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0%左右。留守人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需求:政治需求、经济发展需求、科技需求、公共服务需求,四个需求中公共服务的需求是核心,特别是养老、就医、上学、办事等方面的需求。具体到每个家庭、各类群体,服务需求又不尽相同:老人的需求主要是健康,随着老年社会的进一步形成,居家养老或村内小规模的集中养老将是农村主要形式;儿童的需求主要是健康和教育;对农村妇女而言,把老人和小孩照顾好,就是她们的愿望。村医长期驻村,为农村留守人员看病施药,对当地村民家庭情况较为熟悉,平时与村民的交流沟通较多,能够为广大农村留守人员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
优势四:有专业优势,是健康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全市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人群占贫困人群的50%左右。健康精准扶贫的力度左右着总体扶贫的实现程度,要实现健康脱贫,村医不可或缺。村医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的网底,大都掌握了10种以上的农村医疗适宜技术,部分配备了健康一体机等先进设备,诊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能把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第一关,达到“小病不出村,康复、预防在村里”的分级诊疗目标,减轻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同时,还能实现病人合理有序流转,扭转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让大部分的贫困群众真正脱贫奔小康。将村医纳入村两委班子可以提高村医的工作积极性,做好本兼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健康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让大部分的贫困群众真正脱贫奔小康。
不足之处:很少参与村级事务,近年来队伍有不稳定的趋势。村医中入了党的仅占20%左右、在村两委中任职的极少,平时一般在家行医,很少参与村级事务。近年,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村级全面实施,村医收入下降较多。医改前,村医平均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现在下降到3万元以内,下降幅度达到40%左右,承担的任务与收入不成正比,导致部分村医人心不稳,出现弃医和外流现象。
总之,我认为村医是村里的文化人且活跃在基层,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深受群众信任,能够在本职工作中有效地把党的政策传下去、把村情民意摸上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好,在村级组织与群众之间起到矛盾的“缓冲区”和情感的“黏合剂”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社会意识形态比较复杂、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优秀村医进村“两委”班子,不仅能够把这部分人凝聚到组织之中有效破解村级后备干部难发现、难培养的“老大难”问题,而且能够通过他们做群众工作,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健康的思想文化,实现良好的村级社会治理。
解决建议
建议一:加强培训,合理安排岗位。一是大力培养新生力量。我市在全省已率先出台利用县级财力免费培养乡村医生的政策,每年从村里挑选300名左右初中及以上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适宜人员进行三年的卫生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回村任村医兼任计生专干,造就一批既懂政策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强现有村医的任用。坚持因村制宜、因人而异、人岗相适的原则,建议村医不担任村主干、以副职或兼职为主,既保证其做好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等本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又激发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和信心。进入村级班子后,村医的身份角色由过去组织之外的第三方,变为代表基层组织的“局中人”,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主体。对暂未进入村级班子的村医,可采取聘请担任发展顾问等形式,协助处理村务,充分发挥他们参政管事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强在村任职村医的政策法规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学习中央以及省市重要精神,学习“三农”政策、依法治村、基层党建等业务知识。建立“乡镇干部驻村帮联、机关包村帮扶、村主干结对帮带”责任制,不断提高村医履职能力。
建议二:科学定位,积极发挥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村医文化素质高的优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借助村“两委”工作平台,利用坐诊送诊、上门家访等机会,向群众宣讲政策、宣传工作、释疑解难,引导群众支持和参与村里的工作。要发挥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优化村级班子决策。充分发挥参谋作用,主动向村级组织反映群众的所需所盼,积极建言献策,促使村级班子决策更加科学有效。通过有效的工作,使得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二是在医养结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村医要做好本村范围的健康教育、健康宣传、健康档案信息采集、病疫情处理、后续康复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等工作外,还要做好医养结合工作解决村内老年人尤其是集中供养老年人的基本保健工作,利用自身的卫生专业技术知识做好计划生育的避孕节育、孕情跟踪、叶酸补服、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以及留守妇女、婴幼儿的健康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四个防止”的作用,即:防止群众无病变有病、防止群众小病变大病、防止群众大病变危病、防止群众因病返贫,有病缺钱拖医伤人;做好分级诊疗的基础工作,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建议三:整合项目,加大扶持。从资金筹集、场地选址等方面入手给村医营造全新的工作平台。采取由县区城建投打捆向国家开发银行争取中长期低息贷款和整合基层党建、卫生建设、文化、扶贫等建设项目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用3至5年左右的时间,一次性将全市的村党员活动室、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文化娱乐室、村办公室、老人供养中心和幼儿圆“六室合一”统一规划、统一代建、集中使用。有的基础较好的可以采用在现有村部活动室或村小旁边加建或扩建的方式强化硬件建设,建成后交由村集体管理,村医只享有使用权、不拥有产权。同时,在省里统一配备的医疗设施的基础上,由县区财政适当再补齐一些设备,如:超声雾化器、心电图测量等。
建议四:创造宽松环境,给予鼓励支持。一是合理确定在村任职村医的工作待遇。据测算,村医除正常允许的医疗收入外,现行的财政补助有三个渠道: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40%,标准是18元/每名服务对象;基本药物经费补助,标准是10元/每名服务对象;新农合补偿的一般诊疗费5元/每人次。如果工作做到位,每年再给予5000元左右的村干补助,让服务人口在1000人左右的村医年均收入保持在5万元左右,这样既不会加重村级经济负担又能调动村医的积极性。同时,落实在村任职村医养老保障政策,帮助解除村医后顾之忧。二是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对完成任务好、业绩突出的,在评先表优、评职定级、从村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时,适当向在村任职的村医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录用。三是联动推进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在城市建设规划时预留公共卫生服务场地,进驻的医务人员参与居委会的工作,也可更好的为城市社区“网格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