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风采||扎根农村做奉献 群众爱戴好村医——乡村医生张秀梅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她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农村医疗事业上,35年如一日,她走村串户默默地为乡亲们排解病痛,守护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十里八乡的群众记住了她,更离不开她,经她诊治的村民逢人就说:我们有福分,遇到了一位好大夫,一个好人。
她就是宜君县五里镇乡村医生张秀梅。35年的历练,使她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而且是一个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她荣获陕西省模范接生员,省级最美乡村医生,铜川市“十佳健康卫士”、铜川市“妇幼卫生优秀工作者”、全县“女强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大家一致推荐她为县、镇人大代表、党代表。
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69年,因家属下放,她随母亲从延安回到了宜君老家杨柳塬村。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群众就医十分不便,年仅8岁的她,亲眼目睹了农村人小病扛、大病挨的苦难日子,特别是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奶奶因无医诊治、痛苦离世的惨境,这一切让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长大后要当一名农村医生的念头。
1980年高中毕业后,她出嫁到榆舍村,丈夫的父亲是一名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老中医。这就更加坚定了她立志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决心,为了实现她从事乡村医生的理想,她毅然放弃了拥有工作的机会,不顾丈夫的一再反对,决心当一名治病救人、解救苦难群众的乡村医生,义无反顾地干起了治病救人的乡村医生,这一干就是35年。
万事开头难,当乡村医生首先要办医疗站。办医疗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资金问题成了头等大事,在她的再三鼓动下,和丈夫磨破嘴皮跑肿脚,东拼西凑筹集到两仟余元钱,将自家闲置的一间小房子收拾一下,办起了榆舍村医疗站。经过老公公的耐心辅导和她多次自费进修,学到了不少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顺利地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书》。
刻苦钻研,练就过硬的本领
她知道,治病救人,光有满腔热情不行,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在老公公的耐心教导下,她坚持日攻临床夜读书,孜孜不倦地学习医理药理知识。在家庭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她先后自费在河北中医学院函授学习、陕西中医学院参加中医中专教育学习,在县人民医院、镇中心卫生院学习实践操作。
行医时,她注意多方收集民间验方、秘方,虚心向别人请教,研究药物药理、针灸。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医疗机构专家教授的帮助和老公公的传帮带下,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医术本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乡村医生。
视患者为亲人,奉献自己的一切
35年来,她始终把关心病人的疾苦放在首位,视病人为亲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乡村行医是个苦差事,苦就苦在出诊上,榆舍村有5个自然村900余口人,村民居住分散,几乎都在沟岔梁峁,35年来,不论白昼还是刮风下雨,也不管隔沟隔河,只要有人来叫,她有叫必到。
1987年正月下旬的一天,对张秀梅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
零晨两点多,天下着鹅毛大雪,本村二胎产妇孙小玲因早产即将临产,其妹妹哭喊着把她从睡梦中叫醒。得知情况后,她不顾身边熟睡的儿子,一轱辘爬起来背起药箱直奔小玲家,面对产妇第一胎是剖腹产,而且间隔不到三年的特殊情况,她没有犹豫,果断出手,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熟练地做接生的各项工作,孩子终于出生了。
她看到孩子全身发紫、无呼吸、无哭声时,她急忙口对口做人工呼吸,孩子终于得救了,天也快亮了,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看到儿子光着身子冻得直哭,她急忙拉被子裹抱起儿子,可还是没有躲过儿子因长时间受冻得了重感冒且高烧难退,作为母亲,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三天后,她的儿子病情基本稳定,她又来到孙小玲家教她怎样护理新生儿,坐在坑上的小玲感动得泪眼模糊:“你儿子还在发烧,还这样对待我们,你真是太好了!”。
1990年除夕深夜,一阵急促的叫门声将她叫到了村民张耀宗家,只见病人缩成一团,腹痛难忍,腹泻不止,经她检查诊断为胃肠炎,立即下药治疗,3个多小时过去了,张耀宗病情大有好转,她却一直守候在病人床前到天亮。
其爱人杨爱云哭着说:“大年三十,天有这么晚,我搅得你过不好年,真不知怎么感谢你”。她笑着说:“没啥,救病人才最要紧呀。”就这么简单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张秀梅敬业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作为乡医,她始终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出诊时,冒着严寒酷暑,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曾经摔伤过,也被狗咬伤过。
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随着事业的发展,原来的一间房已满足不了需要,她又几度筹措扩建了卫生室,现在已有四间平房,实用面积已达到近百平方米。
为了节省时间,出诊也由原来的步行、自行车变成专车,丈夫既是她的总后勤部长,也是她免费出诊、接送病人的专职司机。2010年夏季,白根成爱人突然打电话说根成在地里被人头蜂蜇晕了,当时她丈夫正在做饭,围裙也来不及解,就开车直奔出事点,到现场时,白根成满面汗珠、口吐白沫、休克过去、且大小便失禁,经她及时施救,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待患者苏醒后拉回卫生室医治直至康复。
像这样的出诊对张秀梅来说是经常的事。随着医术的日益精湛,加之优惠的价格,诚挚的服务,使得张秀梅成为方圆几十里最信得过的医生。
邻近的尧生、西村、城关、棋盘等乡镇的10多个村常有农民不辞辛苦,跋涉几十里山路,跑来请张大夫为他们看病。
星星坡村程良菊因早产,她随丈夫开车将程良菊接回卫生室,等孩子出生已是晚上十二点多了,第二天一早细心的她发现孩子无体温、心律慢,经过她十来天的治疗,孩子平安康复。
孩子的父亲高兴得再三道谢“是你救了我的孩子,可我在你这吃住了十几天不说,连药费都给不了你”。她只是笑笑说,不用怕,只要母子平安就好。爱心是她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她先后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减免医药费5千余元,发黄的欠条达三千余元。吴多荣经济困难,多年来看病一直无力支付药费。村里有两个没有劳动能力残疾人,还有几个特困户,多年来,吃药看病她都几乎免费。
村民们有钱没钱照样看病,她从不讲价,不提条件,多年来她对村民的“四费”全免,对贫困户患者的医疗费也适当给予减免。对一时拿不出钱又急于外出就医的患者,她主动拿出自己的钱叫先去看病。
一次,孟埔塬村民马良义夫妻俩抱着七个月的女婴急忙前来就诊,经诊断是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急需到县医院输氧,可马良义因手中无钱流下了眼泪,她二话不说拿出500元钱给到马良义手中,并用自家的车送他们去县医院,大夫说再迟来半个小时孩子就危险了。经及时救治,十几天后孩子平安出院。
35年来,经她解除痛苦的患者近10多万多人次,抢救了100多名农民的生命。得到她精心医治的人,都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市委书记、县委书记、镇委书到卫生室看望病人
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她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张秀梅又一次站在了前面,积极宣传预防措施,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
2020年8月18日,张秀梅被授予在第四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平凡的乡医岗位上,张秀梅实现了她的人生理想,成就了人生的价值。我们坚信,中国的广大农村有了像张秀梅这样的乡村医生,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必将越来越发达,农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必将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