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在河南省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波记者。马文芳200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此后,他位于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的“爱心诊所”开始出现在各类报道中。在面对电视镜头、录音笔以及埋头记录的记者时,马文芳年年都在描述他所了解的村医现状,强调这支队伍后继乏人的事实。
“我是一名农民代表,也是村医的代表。”马文芳说,2008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用将近1个月的时间,自费赴山东、河南和湖南3省调研,走访了18个县、100个村卫生所(室),组织填写《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调研,他发现农村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堪忧,村医待遇较低,部分村庄甚至没有村医。
“每年我都用三四个月时间调研,全部自费。”马文芳说,9年里,他调研过7个省、38个地级市、300多个村,走访过4000多人,共提出416条建议、21条议案。“最困惑的事情就是村医由谁来接班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发生在马文芳自己身上。他已经66岁了,按照河南省村医65岁退休的政策,可以每个月获得300元的养老补助。“这笔钱太少,维持不了基本生活,因此也就没办法退休。就算我退休了,唯一的接班人选就是我弟弟,他多年来一直跟着我学医。”马文芳说。
同样的困惑,出现在无数寄给马文芳的信件中。“最多的一年,我收到了几千封全国各地村医寄来的信。”马文芳说,这些信件集中反映的就是村医身份问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是村医最为惦记的事情。“因为没有身份,村医的养老就没有保障,村医队伍就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根据我国历年的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告,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呈现不稳定的发展状况。在马文芳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2008年,全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数量为93.8万人,此后逐年增长,在2011年达到112.6万人;但在此之后又逐年下降,2015年为103.2万人。在这段时期内,各地有关村医现状的调查不断出炉,反映我国村医队伍存在的老龄化严重、新陈代谢缓慢等困境。各地有关完善村医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的措施也纷纷出台,然而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政策,保障力度和水平也不尽一致,村医最为关心的身份问题迟迟未解决。
马文芳所在的村子共有3000多人口,当前找不出一个年轻人愿意接他的班。他曾经“阔过”,通过卖药挣钱的时候,最多一个月有1万多元的收入。而现在,他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公卫服务补助、基药补助和一般诊疗费,平均每个月不到2000元。马文芳说,2013年,在全国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的背景下,他也在当年的两会上提出建议,对这一政策大力支持。
“之所以自断财路,就是发自内心愿意多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马文芳说,村医队伍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老了,多数人就想要个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