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医改重点是资源向基层下沉:
经过10套方案对碰后推出的新医改方案,自2009年开始至今已执行了6年,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型三甲医院仍处“战时状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仍欠缓解。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并未提出新医改论点,更多的是建议在目前的医改进程中针对急需解决的细节进行打磨。
“经过几年的调研,我跑了全国20多个省份,认为新医改要想成功,理念须下沉,举措须下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赵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
他所谓的下沉,即是指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让病人能够放心地留在基层看病。
“起码给乡村医生‘五险一金’”
自从2009年新医改启动至今已经6年。截至2014年底,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5%以上;中国在不很长的时间内迅速实现了13亿国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开创了全民享有医保的崭新时代。
但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三甲医院仍处在“战时状态”、“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仍然待解。处于深水区的医改如何向纵深推进?
“下一步的医改要下沉,但是如何下沉,是当前要考虑的。13亿人的保障水平解决了,全民医改实现了医疗的基本公平,但面临巨大的挑战。”赵平说,广泛覆盖需要低水平才能实现,因为国力有限。
中国正在发生井喷式医疗需求,刺激了中国大型医院扩张的欲望,因此,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需要加剧,相同的疾病在不同层级的单位诊治,层级越高,费用越高,对于多数外地病人到大城市求医的人,不仅需要支付巨额医疗费,还有交通食宿。
“对于异地就医的人,很难得到良好的就医感受。因此,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赵平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俞光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大医院的改革,医院管理内容不应该是改革的重点,老百姓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公立医院可改的部分是相对有限的。
“看病难不是公立医院的问题,是基层服务能力的问题,县级医院还是相当的基层水平,怎么样把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提高,感到困难的话可以上转。”俞光岩说。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人才严重短缺,医疗技术和质量不能取信于民,病人依然不能放心地留在基层看病。
“国家应该尽快制定一个长远的、切实可行的乡村医生培养规划,保证乡村医生合理的待遇,同时为乡村医生购买‘五险一金’,起码要上养老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乡村医生留得下、用得上、用得好。加强基层才是协调各种矛盾的关键。”赵平说。
“大城市医生支援正确但难治本”
当医疗不再是就业者的福利,而成为全体国民的权利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医疗费用上涨与支付能力的矛盾。
中国基本医疗体系建设是协调这种矛盾的关键措施。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沉到基层,保障县、乡和村级医疗机构能够为普通民众提供达标的医疗服务是平稳推进医改的重要途径。
虽然医改方案中也多次提出对基层医疗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对口支援,但是仍然没有解决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信任。
“人才培养是一个慢功夫,不是一下子就能显现出效果,这是一个长期的策略。”俞光岩表示。
赵平则认为,现在让大城市医生支援地方,是正确的,必要的,但不能解决基层的根本问题,留下一支能够长期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队伍,是本轮医改稳步推进的关键性措施。
赵平建议,首先解决目前乡村医生的培养定位、待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力求从乡村选拔,用特殊的方式、特殊的待遇、招聘乡村志愿者做乡村卫生工作的高中毕业生,进行中专式专业培训,以顶替日益老化的乡村医生队伍。这批人员可以以免费培训的方式,以宽进严出的标准定向培训。
其次是要认真研究乡村医生的定位,乡村医生以处理60%以上的轻微疾病为主,要做到能够具备及时准确分诊病人的能力。另外,乡村医生还要负责公共卫生工作,以及健康的宣教工作,对于已经老化的乡村医生应该优先考虑培训该村的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的资格,也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指导下工作,建议乡村医生每周或每月都抽一定的时间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学习。
另外,乡村医生的收入原则上不低于村主任的收入,并且按照编制内人员的标准,国家给购买五险一金,乡村医生采取村来村去的方法,可以使乡村医生安心长期留在乡村工作,减少流失率。
在赵平的调研中,他认为在对于乡镇卫生院在经费和硬件的支持基础上,需要注重提高乡村卫生院的服务能力。由于医疗大环境影响,相当一批乡镇卫生院,基本放弃了外科手术治疗,由于基本药物目录推广,乡镇卫生院的内科治疗也受到了约束,尽管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的薪酬得到了全额补助,但待遇与城镇相比,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建议对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尤其是边远穷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给予特殊的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