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召开,医改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伴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逐步实施,以及2月23日,《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出炉,医改进入攻坚阶段。
全国政协委员,仁和药业董事长杨文龙通过深入调研,就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深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议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杨文龙表示了对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担忧。
如何评价基本药物制度?
杨文龙:伴随着2009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逐步实施,我国医药资源配置将逐步优化,基层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将得到切实保障,凸显了政府“医药并进、双管齐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基本民生问题的决心。
在推进基层药物制度实施的同时,根据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所做部署,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将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同时在全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你如何看待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建设在农村的实施进程?
杨文龙: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9年作出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这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但是我在工作中也了解到,目前基层、尤其是农村社区的医生配比、特别是全科医生配比严重不足、收入低下、对他们的培训也远远不够,所以我想就如何加强农村社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向大会提出我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在农村基本医疗建设上,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杨文龙:针对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我主要谈到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用“法规落实、政府主导、人才培养、合理保障”这十六个字来概括。在我看来,针对基层医生全科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尤其紧迫。
针对全科医生的培养,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对基层卫生工作的认识。基层卫生服务职能,已由以往单一的基本医疗服务,调整为集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要求基层卫生队伍向着全科型医生、康复服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方向发展。而我国基层全科医生人才的严重缺乏,可以说是导致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较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大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力度,建立高校与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供给机制,实现后备人才的持续补充;另一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社团组织、大型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的作用,充分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按层次、分类别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训规划。
医药企业对于基层医疗保障建设可做哪些工作?
杨文龙:在准备这个提案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在与一些医学培训机构进行了深入的接触,了解医学继续教育、尤其是针对基层医生的职业培训项目的运作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目前我们已经初步确定将与专门从事医学继续教育工作的机构合作,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为乡村医生、社区医生的全科职业培养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作为政协委员,在这一年中,我还会履行自己职责,积极呼吁更多社会力量来支持基层医生培训体系,如号召医科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农村就业。呼吁公立医院向基层对口帮扶,提升基层医生的素质等。
新医改对医药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杨文龙:新医改强化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同时国家对医药的监管更加严格,生产流通秩序将更加规范化,医药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将迫在眉睫。这势必会造成医药企业之间的两极分化的加剧,引发市场的新一轮洗牌。兼并与收购、重组是必然的趋势,可以预见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强者恒强”。新的医改下的产业环境要求未来中国的医药企业,要么具备集约化大生产的规模与实力;要么具备自主创新、技术升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