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学本三代之旧,虽以论病为主,却始终贯彻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伤寒杂病论》成书于疫疠流行、社会动荡的东汉末叶。内容包括:医论、脉论、病论、证论、法论、方论、药论等内容,重点论述“伤寒”与“杂病”治则、治法、组方、遣药、护理、禁忌等知识,及内、外、妇、儿诸科诊治,饮食、行为禁忌等相关知识。《伤寒杂病论》内容丰富,理法方药完备,属中国医学领域的大成之作。该书几经传抄、节录修订,又几经兵燹,历代均难得其全,而流传至今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文献遗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福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其理论精辟、辨证规范、治法森严、组方严谨、处治灵活、效若桴鼓的学术特色饮誉古今。受到后世医家一致推崇,被奉为‘众方之祖’,‘医学指南’和‘规矩准绳’。其医学思想、认识理念、思维模式,以至临床治则等知识,已构成张仲景医药思想体系,并在传播中形成特有的文化现象。
张仲景先是被先秦医药文化“化”成名医,继而升华传统认识,扬弃旧说,发明医疗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开创临床医学,树立大医精神,最终“脱俗成圣”。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将张仲景医学推至秦汉医药文化顶峰。
千百年来,学者们虽致力演习《伤寒》、《金匮》经典,却难于比肩仲景,达到张仲景的医学水准和学术素养,后学对于张仲景的医学境界,唯有“高山仰止”而难以企及。究其原因,演习者多未能站到张仲景同等文化高度去理解、吸收、运用、研究、开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王叔和在《伤寒卒病论。序》中评注所谓:“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秉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级,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研究发现:张仲景一生医著丰富,宋代整理仲景文献遗漏甚多,不足以代表张仲景医学全部,而《伤寒杂病论》仅是张仲景晚年作品,还有相当数量早期文献依旧沉睡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等待我们去甄别、挖掘。
如果我们中医传人以有限的阶段性知识,欲传承把握张仲景医药文化全部,势必力不从心。所以,我们传承张仲景医学文化,除了学习、探索、求证、研究张仲景文献载体、医学理论、辨证治则、立法组方等医学基础及治疗技术外,还应掌握形成张仲景医学体系所必备的三代医学文化等源头知识,以及秦汉交叉学科知识。做到“认”“识”同一,“知”“行”无二,才能真正做好文化传承,显然“学本秦汉”是对文化传承者的基本要求。
因此,对待张仲景医药文化传承,学是手段,化是目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学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