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主讲:网校老师 6月11日19:00-21:30
详情主讲:网校老师 6月12日19:00-21:00
详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常见的有哪五类?一定有不少参加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的考生对此都非常有兴趣。医学/教育/网小编汇整了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1.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急进性(恶性)高血压主要的血管损伤是动脉内膜增生和纤维素样坏死,内膜增生的程度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时间有关,血管内膜增生肥厚,同时血管平滑肌肥厚,胶原沉积导致中膜肥厚,中膜与内膜增厚使腔径,管腔与壁的比例减小,虽然控制血压几周至几个月之后中膜增厚会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但严重高血压引起的内膜改变常导致不可逆的管腔狭窄,此外,血压上升致使有的部位血管痉挛,而有的部位血管扩张,痉挛是由于自动调节,而扩张则是因为其部位被过度伸张,尤其在平滑肌层变薄时,内皮细胞受损使纤维素和其他血液成分侵入,导致水肿,纤维素沉积和血栓形成,最后出现管腔狭窄,引起靶器官缺血,动物试验证明,MAP达到150mmHg时常发生动脉壁的严重损害,开始出现急进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它是严重高血压的非特异后果。
2.无论是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都有可能进展为急进性(恶性)高血压,其中一些病例并无肾素,血管紧张素或其他加压激素激活的机制存在。
3.急进性高血压的DBP常大于130mmHg,良性高血压患者发展为急进性(恶性)高血压,其血压明显升高。
4.抗高血压治疗可逆转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的病程。
5.动物试验证明,动脉压特别是DBP水平与纤维素性改变的发生(即急进型高血压的标志)密切相关,近几年开展的肾活检常发现有上述病变。
主讲:网校老师 6月11日19:00-21:30
详情主讲:网校老师 6月12日19:00-21: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