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足跟痛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和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0~60岁的中老年人及体型肥胖妇女易患此症。
【解剖生理】跟骨为足骨中最大的,近似长方形,位于距骨的下方,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跟骨下的脂肪垫由弹力纤维和致密而发达的脂肪构成,位于足跟部皮肤深层,跟骨下滑囊位于脂肪垫深层,紧贴跟骨。跖腱膜及足部第一层跖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止于跟骨结节前方。跟部的急慢性损伤均可引起跟骨下脂肪垫变性及跟骨结节滑囊炎等发生足跟痛。
【病因病机】
1.跖筋膜炎跖筋膜位于足底部,附着在跟骨结节上,在行走时牵拉力最强。因职业关系,长期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跖筋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刺激末梢神经而产生疼痛。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2.跟骨骨刺多发于跟骨底面结节部分的前缘,由于跖筋膜和足短肌在其附着处受到反复牵拉引起炎症而逐渐使骨刺形成。骨刺的方向与着力点成斜角时,常可引起跟痛。
3.跟骨下脂肪垫炎多有外伤史,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硌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4.跟腱止点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女性经常穿高跟鞋,鞋的后面反复与跟骨结节产生摩擦,使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滑囊增大,囊壁增厚,发生本病。
5.跟骨骨骺炎本病只发生于跟骨骨骺出现到闭合这段时间内,跟骨第二骨化中心从6~7岁出现,13~14岁逐渐闭合,所以多发生在少年生长发育期。
6.肝肾亏虚性跟痛症肝主筋,肾主骨,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肝肾虚衰,肾虚无以生骨,肝虚无以养筋,筋骨随之退化,肾之经脉绕行足跟,经脉不通而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骺发生脱钙变化而致本病。
【诊断】
1.临床表现显著的足跟疼痛,疼痛以晨起下床站立或行走时剧烈,活动后减轻,久行久立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又减轻。疼痛部位一般较局限。可伴有足底胀麻感或紧张感。得热则舒,遇冷痛增。
2.检查
(1)局部可见轻微肿胀,表面皮肤增厚,皮色略红,肿块触之有囊性感。
(2)有明显的压痛点。跟骨底面结节部的骨刺或跖筋膜炎,其压痛点多在跟骨基底结节的前下方偏内侧;跟骨脂肪垫变性,其压痛点多在跟骨结节下方正中或偏后缘;跟腱止点滑囊炎,其压痛点多在足跟后上方,在跟骨粗隆结节上时可摸到增厚的滑囊等软组织的结节状物。
(3)X线可见足骨疏松,足跟后部及底部软组织阴影增厚,在增厚软组织下方有时可见骨皮质轻度破坏及腱止点骨质增生,有时也能见到骨膜增厚。
【鉴别诊断】
1.足跟部软组织化脓感染虽有跟痛症状,但局部有红肿发热的炎症表现,严重者可有全身不适症状。
2.跟骨结核多发于青少年,局部微热,肿痛范围大,可查到原发结核病症。
3.跟骨骨折多有典型外伤史,足跟部疼痛拒按,承重困难,肿胀和皮下瘀血明显,严重者足跟的高度变低,横径增宽,外踝下方之正常凹陷消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X线检查可确诊。
4.跟骨骨髓炎急性多发于儿童,有高热及间断性寒战等全身症状,压痛及指压性水肿为主要局部表现,可查到感染灶。慢性可多次复发,邻近关节可产生畸形,常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挛缩和功能障碍。
5.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好发于8~13岁儿童,足跟后方有圆形肿胀,较硬并有压痛。X线显示跟腱附着部软组织肿胀。跟骨骨化中心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内部结构不规则,有时可见碎块。
【治疗】
治则: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部位与取穴:小腿腓肠肌至跟骨基底部、跖筋膜部;三阴交、太溪、照海、然谷、昆仑、仆参。
手法:按揉法、拨法、擦法、击法。
操作:
(1)以滚法施于足跟底部,重点在足跟的压痛点及其周围,约5分钟,然后以擦法擦热足跟部。
(2)以拇指按揉法从小腿腓肠肌起按揉至跟骨基底部约8分钟,重点按揉三阴交、太溪、照海、然谷、昆仑、仆参等穴位。从足跟部沿跖筋膜按揉约5分钟。
(3)用拨法拨跖筋膜约3分钟,重点在其跟骨附着点周围。
(4)顺跖筋膜方向用掌擦法,以透热为度。
(5)术者摸准骨刺部位压痛点,一手握住踝部固定,另一手以掌根叩击痛点,由轻至重,逐渐加力,连续10余次。
(6)以擦法擦足跟部,以透热为度。
【自我推拿保健】从患肢小腿腓肠肌起,至跟骨基底部,自上而下进行揉捏、指推、点按6~8分钟;以拇指在足跟底部痛点按揉2~3分钟;用手掌将足跟底部及周围擦热,使局部产生热感与轻松感。
【调护】
1.在急性期间应注意适当休息,减少负重,避免剧烈运动。症状缓解后,逐步进行足底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底肌的肌力。
2.注意局部保暖,可用局部热敷或温热水泡脚,避免寒冷刺激。
3.宜穿软底鞋,或在患足鞋内放置海绵垫。对于跖筋膜炎患者,可采用矫形鞋垫,以垫高跖骨头近端,使跖骨头少持重,并做跖趾关节的跖屈及背伸运动。
【按语】临床跟痛症常伴有骨刺形成,但足跟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不成比例,而与骨刺的方向有关。如骨刺斜向下方则常有疼痛,若骨刺与跟骨平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没有疼痛。引起跟痛症的主要病因是跖腱膜和跟腱附着处的慢性炎症,临床治愈的患者,虽跟痛症完全消失,但骨刺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