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医疗保健,牵动着千万家的幸福。作为儿童健康的守卫者,儿科医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国的儿科医师的培养现状如何呢?
发达国家(地区)的儿科专科医师培养制度
世界上发达国家及地区都有各自严格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如欧美国家已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以美国儿科专科医师培养为例,医学院校毕业后经过在认定的有住院医师培训资质的医院完成3年住院医师轮转,考核合格后,可获得儿科普通专科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学员在取得儿科普通专科证书的基础上,如想进一步深入学习,儿科专业可提供2~3年的亚专业培训,培训结束,通过儿科专科委员会考试,获儿科亚专科证书(subspecialty certificates)。
香港地区住院医师的培养是沿用英国传统的学徒制,并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进行了改良,于1993年12月成立了15个医学专科学院,儿科学院属其中之一。儿科学院规定:医学院毕业生,要想成为儿科专科医师,必须儿科学院认可的培训单位接受为期6年的培训,头3年为基础培训,完成培训后参加中期考试(儿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合办)。合格者可继续进行高级培训,同时成为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在高级培训期间,必须到海内外其他学院认可的单位服务半年。最后通过院士考试,才可正式成为香港儿科专科学院的院士,成为香港医务委员会认可的儿科专科医师。
国内儿科专科医师培训现状和问题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惯例相差很大,学制从3年、5年、7年到8年不等,培养出的学生水平参次不齐。即使是7年或8年学制的毕业生也只具备一般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专业医师,还应接受严格的专科医师培训。
长期以来,国内的儿科医师培养,因无统一的培训标准、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考核和认证,加之各医疗机构的学习条件、实践机会、师资水平悬殊甚大,导致培养出来的儿科医师质量及水平良莠不齐,无法保证儿科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993年以来,卫生部相继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培训试行办法》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等指导性文件,全国有多个省市不同程度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由于培训制度的不健全,规范化培训的覆盖面不足。承担培训任务的医疗机构一般只接受本单位的住院医师,不能面向社会招生培养,影响了全国儿科医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次,已开展的培训工作也开展的极不平衡。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城市大医院的培训工作开展的较好,而直接分到区县、乡镇医院的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不能很好落实;
再次,现行的职称考评制度有待完善。现行的职称考评制度,较重视考试,只要通过相应专业的全国考试和计算机考试,有公开发表的论文,熬到年头就可顺理成章成为该专业的专科医师,不能很好的反映医学人才成长的特点。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学位教育与专科培训不衔接,也是影响专科医师培训开展的一个因素。医学硕士、医学博士等学位时大家所公知公认的,而经过专科医师培养取得的专科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如何,还有待考证。二者如何衔接,也有待商讨。
积极采取措施与国际接轨
卫生部于2003年开展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的课题研究。从专科医师培养规划、培养模式和标准、培养管理机制、筹资机制、考核体系和准入制度等6个方面开展研究经过反复调研,参考国外、香港及台湾等地区专科医师培养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18个普通专科,16个亚专科医师的培养细则和培训基地标准。儿科也被列入了普通专科,制定了《儿科专科医师培养细则》。
2006年以来,卫生部已组织专家对申报培训基地的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核,并分四批对全国47家医院,728个基地进行了实地评审。至此,拉开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的序幕,逐步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