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在我国曾重点防治的影响国民生活的寄生虫病。我们主要介绍的是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1)形态
①成虫:丝线状、乳白色、表皮光滑、头端略膨大,呈椭圆形,雌雄异体。
②微丝蚴(幼虫):虫体细长、无色透明、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鞘膜。染色后头端无核处称头间隙,体内有许多体细胞核,班氏丝虫无尾核,马来丝虫有2个尾核呈前后排列。
(2)生活史
①在蚊体内的发育:微丝蚴→腊肠蚴→丝状蚴。
②在人体内发育与繁殖:丝状蚴经皮肤进入人体→小血管或淋巴管→大淋巴管及淋巴结→成虫→微丝蚴。
③夜现周期性: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液中。
(3)致病
①急性期的过敏和炎症反应(淋巴丝虫病)。
②慢性期主要为阻塞性病变(象皮肿、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
③隐性丝虫病(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4)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查找微丝蚴(血、鞘膜积液)。①血液微丝蚴检查: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浓集法、海群生白天诱出法、薄膜过滤浓集法、计数池法;②尿液和体液中微丝蚴检查;③成虫检查:直接检查、病理切片检查。
2)免疫学检测:抗体检测:皮内试验、ID、IFA、ELIS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抗原检测。
3)其他检查
(5)流行
班氏丝虫呈全球性分布,马来丝虫仅限于亚洲,我国中南部有16个省市、自治区,有丝虫病流行,但现在我国丝虫病属基本消灭。
(6)防治原则
普查普治,以控制和消灭传染源。防蚊灭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