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用药指导内容
1.正确“辨证”合理用药
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辨证施治”。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辨别疾病的不同属性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四诊”搜集病人的各种病情资料,应用“八纲”、“脏腑”,结合病因进行分析归纳,作出正确诊断,称中医“辨证”,根据“辨证”定出治病法则、处方、用药,即“辨证施治”。因此,合理应用中药或中成药必须根据正确的“辨证”。
2.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定给药剂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态和联合用药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及制定剂量。因以上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个体差异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均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儿童、老人因对药物代谢能力不全或衰退,肌体耐受性较差,易发生药物蓄积,引起毒性反应。患者的营养水平、健康水平、脏器功能、是否妊娠等,均影响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和耐受能力,以及毒性反应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同时还有经济承受能力问题,故还要从药物经济学方面考虑。因此,要针对病情及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并确定合理给药剂量。
3.针对病情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
根据病情缓急、用药目的以及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和用药方案。一般病情,口服有效,多采用口服给药方法;危重病人、急症病人宜用静注或静滴;皮肤及阴道疾病常用外治法,也用口服给药方法;气管炎、哮喘病人等可用口服给药方法,也可采用气雾剂吸入疗法等。一般根据病情能口服有效的,则不考虑注射,避免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
4.针对病情制定合理给药时间及疗程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确定给药时间,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中药口服药每日服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各服1次。健脾药、补益药、止泻药等宜饭前服。驱虫药可于清晨空腹或睡前服。镇静安眠药多在睡前1~2小时服用。解表药宜及时服用,以免病邪由表入里。治疗哮喘的药物宜晚上服用。
用药还应掌握疗程,防止因药物蓄积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尤其是有毒中药或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不宜长期服用。
5.合理配伍组方
配伍是指有选择性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合理配伍组方可以起到协调药物偏性,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反之,配伍不当可造成药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大,产生不良反应。
古代医家把各种配伍关系概括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情况,称为配伍“七情”。
七情中除单行外,都说明药物配伍关系:相须、相使是属于相辅相成,提高疗效的配伍方法。相畏、相杀是临床上用以减少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相反相成的配伍方法,是有益的配伍方法。相恶、相反属配伍禁忌之列。
现代研究表明,配伍可能引起下列结果:
(1)药理作用相互影响 相加、协同或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2)物理化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及变化。
(3)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药物吸收、代谢、排泄的相互影响。
因此应充分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合理配伍。除中药之间的配伍应符合中医理论外,还应注意中西药的合理配伍。
6.注意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详见第四单元。
7.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合理治疗方案制定后,应对患者详细说明用药方法、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遵从医嘱用药。
8.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权衡患者应用药物所获得的收益与承受的伤害以及费用效益关系,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发病率,控制医疗保健费用的过度增长,使全社会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合理用药指导方法
1.制定用药目录、处方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进行处方分析,指出不合理用药情况。
3.开展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出版药讯等。
4.深入开展药物利用研究,指导合理用药。如对给药方式、药物剂量、使用频度、使用成本、治疗进展的研究,确定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5.进行配伍研究,指导临床合理配伍方案。
6.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指导合理用药。
7.对同类药品分析,根据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作出选择,同一品种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根据药品质量、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价格等决定取舍。
8.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教育。
合理用药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医务工作者,即医师正确选用药品,护士正确给药,药师正确调剂并向患者解释药品的用法;二是患者是否依从指导,正确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