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为了方便广大学员有效备考2011年中药师考试,特意整理了初级中药师考试辅导精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希望这份初级中药师考试辅导: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以便通过此次的考试。
(一)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
《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养生、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确立了中医药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内经》首先运用了“解剖”的方法,提出了解剖学概念,并将解剖技术运用于医学研究,成为中医药学理论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如《灵枢》指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内经》所载的人体骨骼、血脉长度、内脏器官大小和容量等,基本符合人体的实际情况。这些认识在某些方面虽然大多仍是宏观的表层观察,有一定局限性,但为藏象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形态学的基础。
(二)疾病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古代长期医疗实践用药经验的积累和反复验证,为中医药学理论和临床方药应用体系打下了丰厚的基础。如《五十二病方》记载病证52种,药物247种;十三经中记载病证180余种;《山海经》记载疾病38种,药物一百多种;《伤寒杂病论》进一步总结前人临床医学成就,确定了临床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的医学实践体系;《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集东汉以前药物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之大成,成为中药学发展的奠基之作,并大多数为药典所收载。
(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
古代“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和交流,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而在其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纳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天文、历法、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从而构成了《黄帝内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底蕴。
(四)古代哲学的影响
主要体现于应用精气学说(即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方法论,将散在的医疗实践经验,通过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使之逐步系统化和理论化,从而使感性的医疗知识升华为理性的医学理论,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上升为比较完整而系统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