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肺采取和保护的四个应用技术是内科诊疗技术与常规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便于各位同学复习备考!
1.肺保护液:目前大多数临床肺移植都是使用细胞内液离子成分的缓冲液和稍增加渗透压的改良Euro-Collins液,双侧肺保护的灌注总量达到每公斤体重60ml,4min灌完,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方便和功能保护满意。
2.肺灌洗的应用技术:切开心包前壁以后,在主肺动脉上插一个14G的管子,这个管子最好斜着放,并做荷包缝合固定,要特别注意插管不要过深而只灌洗一侧肺动脉,再连接一个充满保存液的灌洗系统,将装有5L4℃保存液的容器放在离地面2m的位置,理想的灌注压应保持在15~20mmHg,以保证晶体灌注液在肺实质内的均匀分布。肺动脉灌洗一开始,就切除左心耳,使肺灌洗液由此涌出。灌洗时继续通气,避免肺不张,有利于保存液的均匀分布,灌洗完拔除肺动脉插管,开始切取器官。
3.肺保存温度:最理想的保存温度还没有广泛研究,从实验看10℃比22℃和4℃保存的肺功能要好,用4℃Euro-Collins液灌洗的肺可以满意的保存18h;随后又进行了10℃的实验。临床实践中在消毒袋中装冰保存的肺通常是7℃,保存液直接与肺接触,可以达到缺血时间6~8h的结果。
4.储存时保持肺膨胀:灌洗时继续用每min12次,每kg体重15ml的潮气量通气,并用6~8cmH2O的呼吸末正压,在吸气末夹闭气管;近来的实验资料显示,在灌洗前和储存时用30cmH2O的吸气峰压过度通气,可以延长恢复肺功能的缺血时间,这个基本原理可能是肺容量的增加影响了肺血管的张力和或影响了表面张力机制。
5.再灌注损伤:这个合并症也被认为是“再植入反应”,是由于供肺质量差、缺血损伤、淋巴系统受破坏或去神经造成的,不过再灌注损伤只在一部分肺移植中发生,看来淋巴系统受破坏和去神经不是主要原因。临床上再灌注损伤表现为开始肺功能较好,后来氧饱和度下降,X线胸片显示移植肺有浑浊影,常常在移植后4~6h开始,16~24h达到高峰,严重的损伤在这个时期会有大量的液体从气管内吸出,幸好24h后液体量减少,氧饱和度改善,胸片正常,一般来说以后恢复就完全正常了,从时间来讲再植入反应与急性排斥不同,急性排斥从来不发生在手术后5天之内,有趣的是肺动脉高压患者单肺移植后经常发生再灌注损伤,从X线表现来看,双侧单肺移植的第一个肺比第二个肺受影响大,尽管缺血时间较短,这些现象说明供体肺的质量和缺血时间在再植入反应的病理改变方面与再灌注损伤相比作用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