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提问】主要用于预防I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的药物是
A.氨茶碱
B.肾上腺素
C.特布他林
D.色甘酸钠
E.异丙肾上腺素
为何选D?
请教师解释ⅠⅡⅢⅣⅤ型变态反应!
【回答】答复:
1、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常用丙酸倍氯米松、氟替米松、布他奈德。用于哮喘发作的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与β2激动剂或茶碱类合用。轻-中度以者需长期吸入治疗。安全剂量为200ug-400ug,年长患儿可短期用至每日600ug-800ug。口服用药: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患儿应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以防病情恶化,使有半衰期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7日,1-2mg/kg,一般不超过30mg/d,分2-3次口服。静脉用药: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时早期通过静脉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或甲基氢化泼尼松,每次1-2mg/kg,每日2-3次。极严重病例需在短期内(3-5天)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最好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基氢化泼尼松。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新一代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适有于12岁以上儿童哮喘的长期预防治疗。不宜用于哮喘发作期的解痉治疗。
3、β2激动剂:短效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5-10分钟超效,维持4-6小时,多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预防运动性哮喘。如需要增加使用次数和剂量才能控制病情,提示哮喘加重,此时忌过分或盲目增加次数。过量使用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和猝死。长效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持续8-12小时,适用于防治夜间和清晨哮喘发作和加剧者。口服用药:短效在15-30分钟起效,缓释型及控释型制剂疗效维持时间长,用于防治反复发作性哮喘和夜间哮喘。
4、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吸入用药用于预防哮喘发作,也可预防运动、冷空气等引起的急性气道收缩及季节性哮喘发作。
5、茶碱:口用用药:控释型适用于夜间哮喘发作。需慎于口服β2激动剂合用。因易诱发心律失常,如欲合用要减少剂量。与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静脉用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24小时内未用过氨茶碱者,首剂3-5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30ml中,20-30分钟内静脉滴注。重症病例继以0.6-0.9mg/(kg·h)维持,如不维持给药,每6小时可重复给原量一次。<2岁,或6小时内用过茶碱者,首剂应减半。注意药物浓度不能过高,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推荐用输液泵。
变态反应(allergy)
变态反应(allergy),指已致敏机体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变态反应也是机体对抗原物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只是表现为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应答。
变态反应的分类,最早曾按变应原引起组织损伤发生的快和慢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以后Gell和Coombs(1963年)按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将其分为Ⅰ、Ⅱ、Ⅲ和Ⅳ四型。Ⅰ型称过敏反应型,Ⅱ型称细胞毒型,Ⅲ型称免疫复合物型,Ⅰ、Ⅱ、Ⅲ型为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Ⅳ型称迟发型,由T细胞介导,可经细胞被动转移。1974年Roitt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Ⅴ型(刺激型),同年Irvine提出第Ⅵ型(ADCC型),但这两型的发生机制基本类似于Ⅱ型,故将其归入第Ⅱ型的特殊方式。本章仍按Gell-Coombs分类法论述。
表11.1变态反应的分型
型 别
参加成分
发病机制
临床举例
Ⅰ型
(过敏反应)
IgE
(IgG4)
IgE粘附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上,变应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
药物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寻麻疹、食物过敏症等
Ⅱ型
(细胞毒型)
(细胞刺激型)
IgG、IgM、IgA、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
抗体作用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吸附的半抗原,在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等协同作用下溶解靶细胞。
抗体使细胞功能活化,表现为分泌增加或细胞增殖
ABO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移植物超急排斥反映、抗膜性肾小球肾炎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病)
Ⅲ型
(免疫复合物型)
IgG、IgM、补体、中性粒细胞
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底膜或其他细胞间隙,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释放溶菌酶,引起炎症反应
血清病、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Ⅳ型
(迟发型)
T细胞
抗原使T细胞致敏,致敏T细胞再次与抗原相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引起炎症
传染性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等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