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医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皮质醇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过多所致。于1932年由Cushing首先予以描述,故又称为柯兴氏综合征。临床特征为多血质外貌、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痤疮、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导致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的原因,主要是垂体腺瘤,其次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肿,少数是肾上腺以外的肿瘤分泌异位ACTH,其中以肺癌居多。
皮质醇增多症在中医中无相应的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有人提出本病属肾实证。有关肾实证,在古代医籍中论述很少,其病机、治疗均不多见,有些记载,符合本病的某些症状,但与本病不能完全等同,如孙思邈曰:“肾邪实则精血留滞而不通。”刘河间曰:“肾实精不运。”叶天士立“精瘀”一证。
现代首先以中药治疗皮质醇增多症的报道见于1959年,运用龙胆泻肝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本病。然而,在此后至80年代初的20多年中,用中药治疗本病仅见10例报道,此间,有用龙胆草为主治疗本病的个案报道,并认为疗效与龙胆草的关系最密切。对病因病机的讨论,主要在肾实,此“实”乃指肾精壅聚过甚,精壅血瘀为病。近年日本学者连续使用激素制作“激素性瘀血”的病理模型,即源于此。80年代以后,治疗方面以大承气汤为主,并加入黄精、龙胆草等药,经过多次的临床重复验证,确有很好的疗效。
在获取临床疗效的同时,实验研究也逐步展开,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嗜伊红细胞直接计数及尿糖、血糖、葡萄糖耐量等检查,认为中药荡涤实热,破散气血之结聚,调畅气机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起到较为缓慢的抑制和调节作用,其确切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