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中草药 > 正文

泽泻中医传承

2012-09-21 14:30 医学教育网
|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 张仲景曰,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方 用泽泻,故知其用长于行水。《本经》又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凡服泽泻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2.《医经溯洄集》: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奭《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愚谓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附子乃右肾命门之药,官桂能补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泽泻之接引而后至矣。唯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且泽泻虽咸似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泽泻者,讵非泻肾邪乎?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他,盖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

3.《本草蒙筌》: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

4.《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至偏胜之害也。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复云久服轻身、面生光,陶、苏皆以为信然,愚窃疑之。泽泻行水泻肾,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谬可知。

5.《本草汇言》:方龙潭云,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盖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泽泻,利水之主药。利水泽泻-原植物

,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6.《本草通玄》:《别录》称其止遗泄,而寇氏谓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谬也?盖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7.《药品化义》:凡属泻病,小水必短数,以此(泽泻)清润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则脾气自健也。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则真水得养,故消渴能止。又能除湿热,通淋沥,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8.《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本经》气味虽曰甘寒,兼以其生长水泽,因谓之寒,其实轻淡无味,甘于何有?此药功用,惟在淡则能通,《本经》称其治风寒湿痹,亦以轻能入络,淡能导湿耳,云治风寒,殊非其任。其能治乳难者,当以娩后无乳者言,此能通络渗泄,则可下乳汁,非产乳百病之通用品。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总之,渗泄滑泻之药,必无补养之理。《本经》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皆非药理之真。

9.《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10.《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11.《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12.《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孪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13.《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 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14. 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15.《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性味:甘,寒。

《本经》:味甘,寒。

《别录》:咸,无毒。

《药性论》:味苦。

《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本草衍义补L遗》:入足太阳、少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膀胱、肾、三焦、小肠四经。

《本草经巯》:入肾、脾。

泽泻的功效

利水,渗湿,泄热。

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

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

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

生理常识

肾虚精滑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

《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

《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

《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

经典附方

泽泻汤《金匮要略》;泽泻汤《圣济总录》;三白散《本草纲目》;泽泻散《妇人良方》;泽泻散《宣明论方》

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上为细末 煎服三钱 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 服三十丸.(《保命集》白术散) 治水肿 小便不利:泽泻、白术各12g 车前子9g 茯苓皮15g 西瓜皮24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治妊娠气壅 身体腹胁浮肿 喘息促 大便难 小便涩:泽泻一两 桑根白皮一两(锉) 木通一两(锉)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 去瓤) 赤茯苓一两 槟榔一两.上件药 捣粗罗为散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 每于食前温服 以稍利为效.(《圣惠方》泽泻散)

治心下支饮 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分温服.(《金匮要略》泽泻汤)

治痰饮内停 头目晕眩 呕吐痰涎:泽泻、白术各9g 荷叶蒂5枚 菊花6g 佩兰3g.泡煎代茶.(《浙江中医药)1979 8:288清眩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本品全株有毒,以地下根头为甚。中毒症状: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能引起麻痹。解救方法:口服或胃管注入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1∶1000-l∶1500高锰酸钾溶液,0.5%鞣酸溶液。或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300-500ml高位灌肠。

文献记载

《纲目》:楼氏医家系世传,博学全善辑

《本事方》:宋.许叔微撰

《千金方》:唐.孙思邈撰

《普济方》: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主持,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人执笔汇编 1406年

《用药法象》:金.李杲撰

《博济方》:宋.王兖撰

《圣惠方》: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官修药方百卷

《本草汇言》:倪朱漠编.公元1624年

《本草备要》:汪昂编著 公元1694年,清康熙33年

《本草衍义》:寇宗爽编著 公元1116年,宋政和6年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

《本草经疏》:明.缪希雍撰,又名《神农本草经疏》

《药品化义》:明.贾所学撰,清.李延昰补订

《本经疏证》:清.邹谢撰 公元1832年

《本草正义》:张山雷编著 公元1920年

《本草新编》:清.陈士铎著

《经验良方》:清.姚俊辑

《雷公炮炙论》:清末.张骥辑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广东省农林水科学技术服务经济作物队 编著 1970年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