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味甘;咸;性寒。归心;胃经。
1.《本草备要》:“甘、寒,入胃。”
2.《玉揪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
3.《本草汇言》:“味苦、微甘,气大寒,无毒。”
4.《本经逢原》:“甘、咸,寒。”
5.《本草求真》:“专入肠胃,味甘,性寒。”
6.《本草发挥》:“性凉。”
7.《本草蒙筌》:“性冷。”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主治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毒;疮疡。
1.《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
2.《本草蒙筌》:“治疫毒。”
3.《本草经疏》:“解胃家热毒。”
4.《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5.《本经逢原》:“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
6.《医宗金鉴》:“主天行热疾,及解中诸毒,恶菌毒,恶疮。”
非实热性热病者禁用。
内服:煎汤(布包)6-10克;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