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中药 > 正文

杜仲的膳食营养

2012-09-07 09:45 医学教育网
|

  药膳配伍

  杜仲科木本植物杜仲的树皮。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4~6月剥取,刮去粗皮,经堆置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切块或丝,盐水炒用。

  【性能】味甘,性温。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参考】含杜仲胶、杜仲甙、黄酮类、鞣质。

  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镇静、镇痛和利尿作用;有一定强心作用;能使子宫自主收缩减弱,对子宫收缩药有拮抗作用;有较好的降压作用,能减少胆固醇有吸收,以炒杜仲的煎剂最好。

  【用途】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阳痿萎尿频;肝肾虚弱,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高血压病。

  【用法】一日10~15g.煎汤,浸酒,泡茶,入菜肴。

  【附方】

  1,杜仲煨猪腰:杜仲10g,猪肾1个。猪肾剖开,去筋膜,洗净,用花椒、盐淹过;杜仲研末,纳入猪肾,用荷叶包裹,煨熟食。

  源于《本草权度》。本方主要以杜仲补肝肾、强腰止痛。用于肾虚腰痛,或肝肾不足,耳鸣眩晕,腰膝酸软。

  2,杜仲爆羊肾:杜仲15g,五味子6g,羊肾2个。杜仲、五味子加水煎取浓汁;羊肾剖开,去筋膜,洗净,切成小块腰花放碗中,加入前汁、芡粉调匀,用油爆炒至嫩熟,以盐、姜、葱等调味食。

  源于《箧中方》。本方以杜仲补肾强腰,五味子补肾固精。用于肾虚腰痛,遗精尿频。

  3,杜仲寄生茶:杜仲、桑寄生各等分。共研为粗末。每次10g,沸水浸泡饮。

  本方用二药补肝肾,降血压。用于高血压而有肝肾虚弱,耳鸣眩晕,腰膝酸软者。

  营养知识

  杜仲知识介绍:该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杜仲由于药用价值高,并且用途广,所以杜仲又被人们誉为“植物黄金”。杜仲的特征是表皮草质,内有韧性较强的状白丝相连,剥皮后又生。只要保护好母树,便可以经常剥皮,一年一次。

  杜仲药材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至7毫米。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微苦。以皮厚而大,粗皮刮净,内表面暗紫色,断面银白橡胶丝多而长者为佳。

  杜仲适合人群:适宜高血压患者、习惯性流产妇女、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肾气不足者。

  阴虚火旺者慎服。(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杜仲食疗作用:该品味甘、微辛,性温。归肝、肾经。气和润降。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治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尿频,小便余沥,阳亢眩晕,风湿痹痛,阴下湿痒,胎动不安,漏胎小产。

  杜仲做法指导:可以用来泡茶,泡酒,或在烹饪时作为辅料添加于菜品中。

  凡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或足膝痿软无力者,可与补骨脂、胡桃仁、金狗脊、萆薢、牛大力、千斤拔等配伍;该品常用于冲任不固所致的胎动不安或习惯性随胎。可单用煮枣肉为丸服;或配伍续断、桑寄生、熟地黄等,以增强补肾固胎作用;对于妊娠下血者,则可与人参、阿胶、当归等合用。

  杜仲饮料

  1、杜仲茶简介

  杜仲茶是以杜仲初春芽叶为原料,经专业加工而成的一种茶疗珍品,是中国名贵保健药材,具有降血压、强筋骨、补肝肾的功效,同时对降脂、降糖、减肥、通便排毒、促进睡眠效果明显。

  2、杜仲茶原料及分布

  杜仲是远古时代幸存下来的珍稀树种,由于杜仲药用价值巨大,国家药材部门将“杜仲、七叶一枝花、冬虫夏草、熊胆”列入四大紧缺专控药材,而对于杜仲芽叶更有“杜仲全身都是宝,芽叶一片求长生”的美誉。

  目前,在南部各省如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均有分布,但论口味、养生保健当属生长在在湖南境内、南岭、南山、雪峰山三山环绕缓冲之地的次原始森林中野生杜仲林,树龄皆在百年以上,为保护这一珍稀树种,当地政府与神农金康药用植物研究所共同合作,成立了神农金康药用植物专业合作社,专业的林业专家团队为杜野生杜仲林提供规划与保障。

  3、杜仲茶的饮用方法

  配方:杜仲茶5—15克

  用法:85度左右开水冲泡,以500毫升水为宜,加盖闷泡5分钟,效果最佳。

  酌饮:保健量15—25克/天,治疗量30克/天

  说明:每泡反复冲泡不宜超过3次

  功效:降血压、强筋骨、补肝肾的功效,同时对降脂、降糖、减肥、通便排毒、促进睡眠效果明显。

  注意:杜仲茶切忌洗茶,头泡茶水有效成分更高。

  4、杜仲茶适用人群

  1、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人群;

  2、高血压伴有血脂、血糖异常人群;

  3、肾虚,体虚乏力人群;

  4、失眠多梦,皮肤粗糙、暗淡人群;

  5、体弱多病,腰膝酸软、免疫力低下人群;

  6、脂肪过多人群人群亚健康疾病人群;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