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哪项不属于佝偻病骨骼改变的是
A.颅骨软化
B.鸡胸、漏斗胸
C.前囟迟闭
D.枕秃
E.肋骨串珠
学员提问:枕秃为什么不是?请老师详细解释。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骨骼系统的表现
(1)头部
①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婴儿,表现为前囟增大,边缘变软,颅骨软化部分常发生在枕骨或顶骨中央,以手指按压该处,可感颅骨内陷,放松后即弹回,犹如按压乒乓球感觉(称乒乓头)。
②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小儿,表现为前额角突出,头颅成方形,严重者呈马鞍状或十字状头。
③前囟:过大或迟至2~3岁方闭合。
④出牙延迟:可迟至10个月甚至1岁后方萌牙,且牙齿缺乏釉质,齿质不坚,易患龋齿。
(2)胸部
①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见或触及钝圆形隆起,以两侧第7~10肋骨最明显,上下排列如串珠样。由于肋骨串珠向内隆起可压迫局部肺组织而影响肺功能,易合并肺炎。
②肋膈沟(赫氏沟,Harrison沟):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的牵拉而内陷,又因腹部压力使下部肋缘外翻,形成一条横沟状肋膈沟。
③鸡胸或漏斗胸:多见于1岁左右的佝偻病患儿,肋骨骨骺端内陷,胸骨软化向前突出,形成鸡胸;胸骨下端内陷形成漏斗胸。
(3)四肢
①腕踝畸形:多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腕和踝部骨骺处骨样组织增生使局部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状如手、脚镯样,称佝偻病手(脚)镯。
②下肢畸形:常见于1岁以上开始站立行走的小儿,在重力影响下引起长骨变形,表现“O”或“X”形腿。
“O”形腿检查时,患儿立位,两足跟靠拢,两膝关节相距<3cm为轻度,3~6cm为中度,>6cm为重度。“X”形腿检查时,两膝关节靠拢时,两踝关节不能靠拢,以其间距大小定畸形程度如“O”形腿。
(4)脊柱和骨盆佝偻病患儿会坐后因负重可致脊柱侧弯或后突;重症佝偻病骨盆前后径变短或扁平状,女孩成年后可致难产。
而枕秃大部分是生理性多汗,头部与枕头经常摩擦引起。
【基础护理学】下列有关体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时间从事夜间工作者,在24h内其体温一般在下午2~8点最高
B.老年人体温有下降趋势,高龄者体温会更低
C.女性在月经前期,体温轻度降低
D.婴幼儿体温较稳定
E.女性体温较男性体温稍高
学员提问:请问老师答案A、B为什么是错的呢?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人类体温具有昼夜周期性。一天当中的体温,清晨2~6时最低,黎明后开始上升,整个白天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下午6时达一日的高峰。这种以昼夜(24小时)为周期,往复出现高峰、低谷的生理现象,称为昼夜节律。人类无论生活在地球任何地区,体温均呈现昼夜波动。表面看来,白天体温升高的原因,是由于活动多、代谢率高,产热增加所致。其实并非如此。整天卧床保持安静或彻夜不眠的人仍有同样的体温周期性变化。
新生婴儿和幼儿的体温调节机构尚未发育完善,应加强护理保温。出生后数月随着神经系统的健全和活动与休息规律的建立,逐渐形成体温的昼夜节律。老年人代谢活动减弱,体温较青壮年为低,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代偿能力下降,不能耐受外界环境激烈变化的刺激,也要及时注意保温和散热。
【基础护理学】人体散热量占总散热量比例最大的散热方式是
A.辐射
B.对流
C.蒸发
D.传导
E.寒战
学员提问:为什么是答案A呢?请老师详细解释。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
人体的散热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辐射散热(radiation)辐射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约有60%的热量是以此方式散热,是主要的散热形式。
辐射散热量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度差一般体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两者温差越大,辐射散热量越多。
机体有效辐射面积有效辐射面积越大散热就越多。
传导散热(conduction)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好,临床上采用冰袋、冰帽、温(凉)水湿敷为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就是利用传导散热的原理。在人体散热中,传导散热大约占人体总散热量的3%左右。
对流散热(convection)对流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流散热量受气体或液体流动速度的影响,它们之间呈正比关系。
蒸发散热(evaporation)蒸发是指水分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每蒸发1g水可散失2.4KJ热量。
蒸发散热的方式有两种:
不感蒸发无论环境温度高低,从皮肤和呼吸道渗出的水分一直持续的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其中皮肤水分的不感蒸发与汗腺活动无关,又称不显汗。人体24h的不感蒸发量为400~600ml,其中一半是呼吸道蒸发的,另一半是由皮肤的组织间隙直接渗出而蒸发的。
可感蒸发当环境温度超过30℃以上时,汗腺便分泌汗液,这种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称为发汗。发汗是可意识到的明显的汗液分泌,汗液蒸发可散发大量体热,医学|教育网原创因此,又称为显性出汗或可感蒸发。发汗的速度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环境温度高,发汗速度快。但当温度高、湿度大时,则汗液不易蒸发,体热就不易散发,个体感觉闷热难受。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乙醇或温水擦浴,通过水分的蒸发,起到降温作用。
【妇产科护理学】关于新生儿预防接种,以下正确的是
A.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获主动免疫
B.注射乙肝疫苗可获被动免疫
C.甲肝疫苗于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
D.低体重儿应暂缓接种卡介苗
E.接种卡介苗后3个月复测阴性者,需马上补种
学员提问:详细解释此题。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属于被动免疫;注射乙肝疫苗使人体产生乙肝抗体属于主动免疫;乙肝疫苗于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甲肝疫苗可在小孩稍大或入托儿所后根据自己情况、由自己要求上正规部门注射;接种卡介苗后3个月复测阴性者,需查明原因,排除因疾病而不产生抗体后再补种;卡介苗是活的疫苗,虽经过特殊处理对人体无毒,它的接种是安全的,但为慎重起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应暂缓或慎重从事,如:低体重儿应暂缓接种卡介苗。
【外科护理学】通过中心静脉途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估计其接受营养支持的时间至少应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5周
学员提问:老师我对此题理解比较模糊,能加以解释吗?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口服或管饲有困难、消化与吸收功能障碍的病人,用静脉途径输入生理需要的全部营养要素。其途径如下:
1.周围静脉:适宜营养支持在2周以内或因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要同时辅以静脉营养的病人;
2.中心静脉:估计病人2周内不能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可连续滴注。
故答案选择B。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