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
男,1岁。咳嗽1天,发热3小时,T39.3℃,就诊过程中突然双眼上翻,肢体强直,持续1分钟。查体:咽红,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半年前有类似发作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A.癫痫
B.低钙惊厥
C.中毒性脑病
D.化脓性脑膜炎
E.高热惊厥
答案:E
答案解析: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约1/3有阳性家族史。单纯型高热惊厥其特点是:①多在6个月至5岁之间发病,有显著遗传倾向,发作前后小儿情况良好。②发作前均有发热,常为38.5~40℃,多在发热初起体温上升时发作。③以全身性发作为主,一般不超过10分钟。④每次发热过程一般仅有1次惊厥。⑤发作前后,神经系统无异常。该患儿符合其特点,故选E.
【妇产科护理学】
下列关于正常新生儿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理体重下降一般达到出生体重的15%
B.胎便持续至生后7天左右
C.脐带通常在第2天脱落
D.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120~140次
E.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答案:D
答案解析:由于新生儿耗氧量大,心率比较快,睡眠时平均为120次/分;醒时可达140~160次/分,且会受啼哭、吸乳等原因影响而发生波动,所以D是正确的。正常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不超过10%;9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第一次胎便;正常新生儿的脐带在出生后7天左右自然脱落;正常新生儿也没有必要常规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因此A、B、C、E是错误的。
【外科护理学】
DIC病人最早的临床表现是
A.皮肤黏膜出血
B.消化道出血
C.伤口出血
D.注射部位出血
E.取血时血液不易抽出,血易凝固
答案:E
答案解析:DIC病理变化分为3期,第一期为高凝期,在促凝物质作用下凝血因子被激活,血中凝血酶量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循环血液中易有血栓形成。严重病人皮肤上出现淤点或紫斑。实验室检查见凝血时间缩短,血小板黏附性增高。最早征兆是护士抽血取化验标本时,发现血液不易抽出,血易凝固。
【内科护理学】
女性,36岁,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在服用阿司匹林时,护士嘱其饭后服用的目的是
A.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B.提高药物的疗效
C.降低药物的毒性
D.减少对肝的损害
E.避免尿少时析出结晶
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护理。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一种,其主要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反应。医学 教育网原创进食后,食物会对胃肠道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基础护理学】
下列关于紫外线灯消毒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毒过程中用纱布遮盖病人双眼
B.照射时间应不少于一小时
C.灯管不能用乙醇棉球擦拭,以免损坏灯管
D.使用时间超过2000小时的灯管应更换
E.消毒过程中应避免人员走动并开窗通风
答案:A
答案解析:应用紫外线灯管消毒,应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照射时嘱病人勿直视紫外线光源,可戴墨镜或用纱布遮盖双眼,用被单遮盖肢体。所以A正确。
BCDE错误:
B.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C.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可用乙醇棉球擦拭。
D.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的灯管应更换。
E.消毒室内空气时,应先清扫尘埃,人员停止走动并关闭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