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11月10日 07:00-08:30
详情关于“2021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考知识点——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治疗”相关内容,相信参加2021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
(1)房颤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150次/min,病人感到心悸,气短,并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慢时,病人甚至不觉察其存在。查体三大特点: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弱变化不定,心律绝对不规则。当心室率快时可发生脉搏短绌。确诊须做心电图检查。发生栓塞时有相应的体征。常常栓塞体循环系统:如脑、四肢及肾脏等。
(2)心电图
1)P波消失,代之以f波。
2)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其大小、形态和振幅不同。
3)心室律绝对不规则,未治疗时通常为100——160次/分。当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律可完全均齐。
4)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可宽大畸形。
(3)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为抗凝、转复窦律、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
转复窦律
1)抗凝:房颤复律时的抗凝遵守“前三后四”的华法林抗凝模式,即复律前应用华法林3周,使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率(INR)达到2——3,转复成功后再持续应用4周。但具有以下情况者,在应用肝素后可直接进行复律: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②血流动力学稳定但持续时间<48小时或经食道超声未见心房血栓。
2)复律:分为电转复和药物转复。药物转复可选用氟卡尼、普罗帕酮、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和维纳卡兰,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慎用Ic类药物。有以下情况的应尽快行电转复:①心室率过快出现心肌缺血、低血压或心力衰竭等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②伴预激综合征患者出现心室率过快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洋地黄中毒者禁用电转复。如选用电转复,则可在充分抗凝或除外心脏血栓的情况下于复律前几天开始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氟卡尼、普罗帕酮、胺碘酮、伊布利特和索他洛尔,从而提高电转复成功率、防止复律后房颤复发。
3)导管消融:对于症状反复发作,并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可行心导管消融治疗。
4)外科消融:对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可考虑行外科消融治疗。
维持窦律:可使用氟卡尼、普罗帕酮、胺碘酮、决奈达隆、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和索他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室率:主要使用β受体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和洋地黄类药物。单药治疗心室率控制不满意时,可联合应用。在房颤急性期,心室率控制在80——100次/min。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室率控制目标为<110次/min。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反复发生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并伴有严重症状者,药物、导管消融以及外科消融治疗均无效时,可考虑行房室结消融并植入心室起搏器。心室率较慢的心房颤动患者,最长RR间期>5秒或有显著症状者,可考虑起搏器治疗。
抗凝:CHA2DS2-VASc评分系统是目前最新的临床抗凝治疗评估工具,其将卒中危险因素分为主要危险因素:年龄≥75岁和卒中/TIA/血栓栓塞病史;次要危险因素: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心肌梗死、主动脉斑块和外周动脉疾病)、年龄65——74岁和女性,抗凝治疗方法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该评分系统针对的是非瓣膜性房颤,对于瓣膜性房颤,其本身就是卒中的高危因素,必须进行积极的抗凝治疗。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年龄<65岁的孤立性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很低,通常不需要抗凝治疗。口服抗凝药物首选华法林,华法林治疗时以INR 2——3为目标调整剂量。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INR应至少为2.5,但对高龄患者适宜的INR为1.6——2.5。新型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与阿哌沙班,这些药物不需监测凝血功能,预防卒中的作用和华法林相当,并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对多数房颤患者可考虑应用新型抗凝药替代华法林。由于大多数心房血栓存在于左心耳,对于无法长期进行口服抗凝治疗的卒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编辑推荐:
2021年全国医师考试报名/技能缴费时间/方式/标准官方通知汇总
【医考生沸腾了】取消工作年限限制,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报考医师考试?
修改执业医师法:删除“执业地点”允许“多点执业”,对医生来说是好是坏?
考点覆盖|学透临床四大系统,拿下200分!临床考点大覆盖系列直播!
以上关于“2021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心血管系统疾病】知识点: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治疗”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