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颌面部、颈、颞下颌关节及唾液腺检查”的内容,有很多口腔主治医师考生都比较关注,医学教育网为大家编辑整理如下:
1.口腔检查
口腔前庭检查:依次检查唇、颊、牙龈黏膜、唇颊沟以及唇颊系带情况。注意有无颜色异常、瘘管、溃疡或新生物,腮腺导管乳头有无异常(红肿、溢脓等),
牙齿及咬合:检查时常需结合探诊和叩诊以检查牙体硬组织、牙周和根尖周等情况,如有无龋坏、缺损、探痛、叩痛及牙齿松动等。检查咬合关系时,应区别正常(牙合)及错(牙合),以确定其有无骨折、颌骨畸形、颌骨肿瘤和颞下颌关节病等病变。检查张口度时以上下中切牙的切缘间之距离为标准,正常人的张口度大小约相当于自身的示、中、无名三指合拢时三指末节的宽度。约3.7cm,小于3.7cm为受限,大于5.0cm为开口过大。
固有口腔及口咽:依次检查舌、腭、口咽、口底等部位的颜色、质地、形态和大小。注意有无溃疡、新生物和缺损畸形。对唇、颊、舌、口底、颌下区的病变,可行双手口内外合诊进行检查,以便准确地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双合诊可用一手的拇、示指,或双手置于病变部位的上下或两侧进行。前者适用于唇、舌部的检查,后者则在口底、颌下检查时常用。双合诊应按“由后往前走”的顺序进行。
2.颌面部检查
表情与意识神态检查。
外形与色泽检查。
面部器官检查:
眼:对颌面部伤员,特别要注意瞳孔的改变,如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等;
鼻:颌面部伤口,要注意有无脑脊液鼻漏,这是前颅底骨折的临床体征之一;
耳:颌面部伤员如有外耳道流血或渗液,应注意有无因中颅底骨折而致脑脊液耳漏。髁状突骨折引起外耳道破裂,也可有外耳道溢血。畸形的患者同样要注意缺损的部位及大小;
病变部位和性质;
语音及听诊检查:语音检查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如腭裂患者具有很重的鼻音,临床上称“腭裂语音”;舌根部肿块可有“含橄榄语音”。蔓状血管瘤局部可闻及明显的吹风样杂音;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患者则可在关节区进行听诊,根据关节弹响发生的时间和性质,可协助该病确诊和分型。
3.颈部检查
一般检查:观察颈部外形、色泽、轮廓、活动度是否异常,有无肿胀、畸形、斜颈、溃疡及瘘管。
淋巴结检查:检查颌面、颈部淋巴结,对口腔颌面部炎症及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颞颌关节检查
外形与关节动度检查:检查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关节区、下颌角、下颌支和下颌体的大小和长度是否正常,两侧是否一致和协调,注意面部有无压痛和髁状突活动度的异常。有两种方法可检查髁状突动度的情况:以双手示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髁状突外侧),患者作张闭口运动时,感触髁状突之动度;或将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向前方触诊,以了解髁状突之活动及冲击感,协助关节疾病的诊断。此外,还应检查颏部中点是否居中,颜面下1/3部分有无明显增长或缩短。
咀嚼肌检查。
下颌运动检查。
(牙合)关系检查。
5.唾液腺检查
一般检查: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触诊则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腮腺和下颌下腺的触诊应包括腺体和导管。腮腺触诊一般以示、中、无名三指平触为宜,忌用手指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触诊则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
分泌功能检查:
定性检查:给患者以酸性物质(临床上常以2%枸橼酸、维生素C和1%柠檬酸等置于舌背或舌缘),使腺体分泌反射性增加;根据腺体本身变化和分泌情况,判断腺体的分泌功能和导管的通畅程度。
定量检查:正常人每日唾液总量为1000~1500ml,其中90%为腮腺和下颌下腺所分泌,而舌下腺仅占3%~5%,小涎腺则分泌更少,故涎腺分泌功能的定量检查,是根据在相同程度刺激的条件下(临床上常用2%枸橼酸或1%柠檬酸),腮腺和下颌下腺的涎液分泌多少来协助某些涎腺疾病的诊断。
推荐阅读:
以上“口腔、颌面部、颈、颞下颌关节及唾液腺检查”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